(图片泉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5月24日讯(记者 王婉莹)广西本土券商国海证券(000750.SZ),近日完成新“掌门人”的交接,现年46岁的王海河从掌舵这家券商近11年的后任董事长何春梅手中接过帅印。
这位高出政策性银行、保险等领域“少壮派”高管,可否领导国海证券完成逆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先看业务层面,2024年国海证券完成营收42.18亿元,净利润4.28亿元,虽均有增长,但利润数据指标不及顶峰期的四分之一。投行营收持续下行,从2021年的2.3亿元缩水至去年的0.46亿元,降幅超8成,且受“胜通债”、“金通灵”财务造假案持续督导失职等事件冲击,公司仍有诉讼胶葛未理顺。此外,公司受早年保守扩大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踩雷”影响,风险敞口仍待出清,频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可见,摆正在新帅面前的局面,其实不算好,亟需完善内部风控体系。
睁开剩余 79 %风控干将“跨界”而来
5月22日,国海证券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召开第十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董事长的议案》,选举王海河为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近日,国海证券已依法办理完成法定代表人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桂林市大数据和行政审批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今年4月,自2014年12月开始掌舵国海证券近11年的原董事长何春梅离任。公开履历显示,出生于1969年的何春梅,是券业为数不多女掌门人之一。离任之际,公司高度评价其任期贡献:领导公司深度融入国家发展计谋、办事地方发展;全力构建精品研究、大财富管理、大资管及机构业务特色,差异化特色合作优势持续强化;精准把握资本市场窗口期,推动公司完成多次再融资,资本实力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锲而不舍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控管理等。
国海证券现任董事长王海河,出生于1979年2月,现年46岁,属“少壮派”金融高管,其履历高出政策性银行、保险等多个领域,同时兼具风控履历,是少有的复合型人才。
王海河曾任职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曾任国家开发银行风险管理局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广西投资集团无限公司风险控制与执法事件部副总司理、党委专项巡察组副组长、风控与外派人员管理部(监事会事情部)副总司理,广西金控资产管理无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其还正在2017年至2024年兼任国海证券董事。
2022年12月至2025年4月,王海河出任国穷人寿董事长,直至此次履新。
可见,汪海河过往从业履历主要集中正在风险管理方面,并没有非常直接的券商管理履历,其可否领导完善国海证券的内控体系,走出增长曲线,是业内的一大关注点。
投行业绩持续下滑、陷数起财务造假案
市场耽忧不无依据,眼下,国海证券面临业务发展和健全风控的两重压力。
首先是经营方面,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国海证券营收42.18亿元,微增0.69%,净利润4.28亿元,增长31.02%,固然业绩浮现回暖态势,但净利润范围不敷2015年峰值18亿元的四分之一,仍正在公司历史水平的较低区间。
细分业务上,财富管理业务依然是国海证券2024年主要收入泉源,全年完成收入12.83亿元,营收占比为30.42%,同比增长11%;贩卖生意业务和投资业务迎来同比大增177%至7.64亿元,贡献了18.12%的营收。
然而,国海证券的投资管理业务和企业金融办事业务则下滑明显,其中投资管理业务完成营收7.14亿元,同比下滑21%。企业金融办事业务收入即投行业务仅为0.46亿元,同比下滑35%。
(图片泉源:国海证券年报)
投行业务的颓势可以追溯到更早前,2021年至2023年该业务收入离别为2.3亿元、0.9亿元、0.7亿元。与此同时,公司IPO承销数量也渐渐下滑,其中,2021年斩获3单IPO项目,3单增发项目;2022年为1单IPO项目和1单增发项目;2023年没有表露IPO项目,共完成股权融资项目3单;2024年国海证券仅完成了1单再融资项目,新三板挂牌4家。
除了受IPO市场环境的影响,保荐的项目一连踩雷,也是导致其投行业绩失速的紧张原因。譬如,2021年,国海证券正在6年前承销的胜通集团9只债券发生实质违约,违约余额55.5亿元。作为主承销商,国海证券因正在尽职调查历程当中,未做到“勤奋尽责”,被证监会处罚。
而今,“胜通债”的负面影响仍正在持续,2024年11月公布的《国海证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仿单(封卷稿)》中,表露了多达23起金额凌驾5000万元的庞大诉讼。其中9起案件中,国海证券均是作为被告卷入“胜通债”证券子虚陈述胶葛。
“金通灵”财务造假案中,国海证券再次卷入其中,其被指称金通灵2017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推行持续督导职责历程当中,存正在未能勤奋尽责推行相关责任。2024年12月,金通灵10名二级市场投资者以证券子虚陈述责任胶葛为由,向金通灵、大华会计师事件所、国海证券、华西证券、光大证券等24名被告提告状讼,诉讼请求金额合计75.64万元,后续影响或会持续发酵。
怎样走出保荐项目财务造假案的阴影,是国海证券投行业务必要直面的问题。
此外,国海证券还持续面临股票质押式回购“踩雷”带来的压力,为此已经多次计提资产减值,记者大略较量争论,截至2024年末,公司仍有15起股票质押违约诉讼未结,国海证券正在2019年以来至少十余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触及金额超17亿。
跨界而来的王海河怎样领导这家地方券商改变事态,周全刷新,或有一场硬战要打。(蓝鲸新闻 王婉莹 wangwanying@lanjinger.com)
公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