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旧事5月19日讯(记者 汤诗韵)特厨隋坡与前MCN合约终止一事引发的言论风浪还在继承。18日晚间,有博主爆出助理称隋坡接一条商单的提成是500块。而第三方数据显示,涉事账号的商单报价大约在5-7万左右。达人与MCN之间的胶葛少见多怪,利益分配不均是此次风浪的核心矛盾吗?
特厨的广告一条6万?隋坡与前MCN风浪委曲
2024年12月最先,在全网拥有超过400万粉丝的知名美食账号“特厨隋卞”停更,账号疑似陷入解约风浪。该账号主要出镜人物系特级厨师隋坡,师从国宴大师郑秀生,曾任洲际酒店、希尔顿等五星级酒店行政总厨。
今年5月,隋坡以新账号“特厨隋坡”复出,恢复视频更新。日前,“特厨隋卞”原运营团队、隋坡前MCN方公布告知书,直指隋坡违反协议、公布违约侵权视频。
昨日晚间,MCN方再次公布视频《一个手艺人的违约史》回应言论关注。结合前后两次回应看,隋坡与机构的合作正式结束于今年2月,由隋坡一方提出(此前合作协议已到期)。从这份声明看,双方矛盾的核心在于:合作期间隋坡多次毁约、(因业余时候有限)未能按约定完成拍摄任务、接私活、违反竞业协议等。
展开剩余 79 %伴随MCN多次回应和言论发酵,达人隋坡与MCN机构的矛盾由此被摆至台前。一般来说,“挣不到钱”、“分钱不均”是MCN和达人之间产生胶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双方酬劳分配的具体合约内容并未曝光,外人难以评判。不外公众可以窥探的是,这个账号主要是怎么挣钱的、大概能挣多少钱?
双方合作期间,盘绕隋卞的自媒体矩阵由两个账号组成,“特厨隋卞”主打探店,“隋卞做”(后更名为“特厨做饭_”)主打复刻做饭。以B站账号为例,该IP的贸易支出或以视频广告为主。
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前述两账号的广告主多分布在3C电器、生活服务、零售领域,品牌涉及妙界按摩仪、神气小鹿枕头、淘宝补贴、美团神会员等。客观来说,这些商务并不能完全表现隋坡的贸易价值。前述多个品牌在B站实行的就是“广撒网”策略,甚至有用户吐槽“几乎关注的全部UP主都在推妙界”。因为和妙界的合作颇为麋集,隋卞还被用户戏称为“妙界仙人”。
从商务报价上来看,隋坡也并不“贵”。第三方数据显示,以B站为例,两账号的植入、定制视频报价在5.8-6.85万之间。此外据博主“唯一报告者”18日晚公布的视频,助理小李称隋坡接一条商单的提成是500块。
视频广告之外,MCN并未为隋坡开发周边产物、直播带货等业务。值得一提的,隋坡与前MCN合作到期后,相干账号最先公布由其他厨师出镜的做饭视频。蓝鲸记者浏览发现,近日其B站作品中并无广告植入。
可以推断的是,隋坡和原团队在贸易变现之路上走得并不算轻松。另外一方面,团队十几个成员服务于“隋卞”这一个IP,且可能时有工作不饱和的情况。
MCN方在近日回应中指出,合作期间隋坡需按照协议每月拍摄不少于16条探店视频(此前一度约定为30条/月)。但签约三个月后,隋坡就有了全职工作,因业余时候有限未能如数完成任务。协议存续期间,隋坡累计由14个月未完成任务条数,最多时累计72条,但我司均全额发放酬劳。受此影响,“足额设置的整个运营团队只能不时处于空转待命、等米下锅(的状况)”。
截至发稿,隋坡方面未对“违约指控”做出更多回应。解约风浪发酵后,“特厨隋卞”、“特厨做饭_”两账号失落粉超60万。
MCN与达人为什么总闹翻?2025年了,MCN还能提供什么
隋坡与前MCN的胶葛并不新鲜。大V卢诗翰在分析此事时提到:网红和MCN老是闹掰的关键原因在于,MCN们已经无法提供当前自媒体们需要的东西了。
此番风浪中,MCN主意,隋老师并不是天生网红,供公司投入了数以百万计的资金包含编导、摄像剪辑、运营等在内的专业团队而和隋坡一同重起炉灶的编导小李则在日前公布的视频中表示,“对于账号来说隋老师无疑是灵魂人物。”值得一提的是,与隋坡频繁合作的品牌妙界表示,现在已经接洽上隋老师。
如果达人本身就有编导、商务等资源,MCN还能提供什么呢?
卢诗翰分析指出:“早年流量盈余时期,网红空间很大,MCN也能顺风起飞。先签约捆绑,然后再刷数据接广告,最后上直播带货,三板斧下来,往往很快就能做出盈利。但当前的互联网环境,已经逼的网红们卷的飞起。MCN的无脑三板斧也不在有效了。”
MCN的生意确实没那么好做了。克劳锐公布的《2025中国内容机构(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2024年,净利润实现上涨的MCN机构占比不敷30%,营收、利润双增长的机构占比仅占1成,连续3年机构减员比例都在小幅增长。
短视频平台上,现象级网红逐渐浮现偶然性趋势,MCN从零孵化素人的模式逐渐失灵。有业内人士泄漏,现在MCN包装网红太贵了,孵化造星的模式风险过高。不少机构准备缩减规模,或者寻找新增长点,不再走传统的网红经营模式了。
前述白皮书指出,相当一部份MCN机构最先从“打造好达人内容,促成商务”的内容核心向“以服务达人、客户、平台”为核心的服务商模式演进。MCN不再只是网红孵化器,而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综合能力的服务商。
在此背景下,MCN最先降本增效。克劳锐文章指出,除了削减人力、精简团队,众多MCN机构故意识地减配重人力投入的业务。它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以人的营销为核心”的其他服务上,比如提升电商转化、IP版权转化、私域转化等多业态托付能力,以此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与此同时,在广告营销层面,更多机构也倾向选择更容易量化、能够看到数据反馈的业务。
还有一些机构逐渐垂直化,以期在某个赛道上建立起厂牌标签或专业能力。比如从客岁最先,行业中出现了一批短剧、家居、观光等垂类MCN,成为业内新势力。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签约机构与达人的关系正在逐步松散化,比如从1V1的商务约转向1V多的松散合约关系,双方更加在意生意规模突破和托付高质化。大概,重要的不是“独家不独家”“合作到几时”,而是“我们在一路能多挣多少钱”。
公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