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2025年5月16日,“添彩乡村文化分享绿色生存”主题网评活动在京进行。笔者跟随主办方通过实地拜望,从社区的“微治理”到企业的“科技赋能”中,见证了北京正以系统性创新推动垃圾分类从“关键大事”迈向“文化大事”。
旭日区赤军营社区是北京回迁小区的治理样本。社区实施“撤桶并站+智能驿站”形式,常态化开展桶前值守与垃圾分类趣味活动。小区住民积极担当志愿者,穿行于垃圾分类驿站,既当“督导员”又做“清洁工”,社区构成“环保理念讲进来,垃圾分类走起来”的良好自治形式。
在旭日区环境清洁焚烧中心,工程师通过远程操控完成垃圾抓吊、翻倒和焚烧作业,烟气污染系统及时监测数据,明示着环卫行业正履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日均处置惩罚300吨可回收物的爱回收分拣中心,其AI分选技术对130类物品的精准辨认,通过“点—站—场”三级体系完成全流程溯源,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完成"垃圾-资源-产品"的价值转变。绿色动力集团自主研发的“多驱动逆推式焚烧炉”技术,更以70余项专利支撑起垃圾处置惩罚“有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产业标杆。
活动现场,215名“垃圾分类达人”获赞誉,“老达人”为“新达人”颁发证书,传送保护生态的精神火种。活动logo设计者分享理念,并为各区域志愿团队授旗。孩子们通过《我们的世界》景象剧,用童声号令“垃圾分类从指尖到心间”。环保教育嵌入下一代成长基因,推动绿色理念代际传承。
垃圾分类是展现乡村文化管理程度的一个窗口。《北京市生存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五年来,住民生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有害化程度显著提拔。当政府、企业、市民凝聚绿色治理合力,当垃圾分类从"指尖举措"转化为"日常盲目",一幅多方共治、文化善治的生态图景正在冉冉展开。
垃圾分类成为习气,蓝天碧水映照笑脸,站在新出发点,北京正以“智治”为墨,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篇章——这里的故事,属于每个为绿色未来躬身耕耘的普通人。(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