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千年前,李白笔下的洞庭南湖氤氲着诗意;千年后,这片湖畔的热土上,一座曾湮没于时光尘埃的老村,正以“洞庭湖小镇”之名重生。
△洞庭湖小镇航拍(景区供图)
5月17日,“大美江湖·天下岳阳——长江经济带、珠三角支流媒体总编辑岳阳行”走进这片3200亩的文旅新地标。从破败的“城中村”到“慢生活”的诗意栖居地,从紊乱农田到农文旅融合的创意空间,洞庭湖小镇以生态为底色、文明为魂魄、产业为筋骨,誊写着墟落复兴的现代寓言。
曾的陈家咀村,是现代化城市包围下的“孤岛”:狭隘的村道上鸡鸭乱窜,陈旧的砖房与紊乱的果树交叉,村民以务农为生,鲜有外人踏足。2021年,南湖新区以“保卫好一江碧水”为任务,启动周全改造,盘活闲置土地与房屋,注入7.8亿元资金,将其重塑为集原墟落落、文明艺术、科技体验于一体的洞庭湖小镇。
△改造后的洞庭湖小镇(景区供图)
往常的小镇,石板路蜿蜒于田园气势派头的修建群间,古朴典雅的民宿与特点餐饮店掩映于绿荫中。村中央的老朴树依旧伫立,见证着百年变迁:昔日的破屋变成太白茶室,游客正在此品茶闲谈;星球乐园中,夜间科技灯光秀璀璨如星海。碰上节假日,小竟日均人流量超2万,成为市民周末打卡的“慢生活”胜地。
△洞庭湖小镇的农耕保存地(景区供图)
洞庭湖小镇以“水·乡”文明为焦点,划分产业创意区、文明体验区、田园度假区、生态旅行区、天然科普区、山地活动区等六大功效区,形成“一边山水一边城”的空间格局。一方面,小镇保存偏重构农耕记忆。研学孩童认领耕地,体验插秧与收割;墟市会聚糍粑、平江干子、绿野仙粽等20余种传统美食,舌尖上的湖湘风味勾起儿时回忆。
△洞庭湖小镇田园度假区(景区供图)
另外一方面,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小镇创新赋能。天然中央科普馆、中国航天育种基地展示现代农业科技、复原洞庭生态。夜间经济更是亮点纷呈:“巴陵夜画”项目让人们正在沉浸式体验中开启独特的夜间巡游,星球乐园的灯光秀将科技与天然交融。
△星球乐园(景区供图)
小镇的崛起,是岳阳盘活“三资”的乐成理论。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民宿、餐厅与文创空间,村民变“股东”。文旅产业链的延伸更带动周边发展,洞庭南路历史文明街区与岳阳楼景区、南湖景区联动,形成沿江环湖旅游生态廊道,成为文旅产业的新引擎。
从陈家咀到洞庭湖小镇,从“脏乱差”到“诗与远方”,这片土地的蜕变,是生态保护、文明传承与产业创新的三重奏。
潇湘晨报记者刘婷
公布于: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