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月的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100余亩沿山种植的蓝莓迎来采摘季,很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这片始于2014年的蓝莓“实验田”,为新中镇发展特色种植奠定了基础。往常,柑橘、猕猴桃、杨梅、小番茄、火龙果等特色种植蓬勃发展,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村民富、墟落美”的墟落复兴图景。
游客在蓝莓种植园里体验采摘的乐趣
2014年,新中镇龙居村引进德阳市上农生态农业科技开辟有限公司,最先试种蓝莓。该公司流转土地100余亩,采用长白山草炭土改良酸性红壤,历经3年试种,蓝莓产量达2万斤,园区也正式对外开放,吸收了很多市民和游客前来采摘。十年深耕,新中镇蓝莓采摘已成了很多市民和游客蒲月限制的采摘流动,也成了外地住民的增收渠道之一。
5月20日,走进新中镇蓝莓采摘园区,人高的蓝莓树枝干茂盛,一簇簇紫绿相间的蓝莓压弯了枝丫,10余名工人正挎着篮子穿越其间,指尖翻飞间,成熟的蓝莓尽收筐中。“我们目前种植的蓝莓品种有十余个,今年的产量将到达4万斤,采摘时代可觉得周边供应100个事情岗位,动员老百姓增收。”该公司种植技术员邓德斌引见道。
睁开剩余 63 %“我每年5月都会过去摘蓝莓,也许能摘40天,能挣4000多元。”龙居村村民陈爱萍笑着说。
长势喜人的小番茄
新中镇引进蓝莓特色种植以后,也确立了以水果种植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开启了“引进一个品种、动员一片产业”的链式发展。据新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东引见,目前全镇有“新农民”11人,引进业主131家,种植了柑橘、小番茄、猕猴桃、樱桃等多种果蔬,全镇的土地流转率已到达70%以上。
特色种植的蓬勃发展也让外地住民完成了“家门口”务工增收。据了解,新中镇500余名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自主谋划完成增收,其中60岁以上的白叟占比达40%。同时,全镇建立了5个水果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2024年试点村集体人均分红1200元。
龙居村村民王有琼引见,从前大家只有种地这一个收入渠道,目前村里的种植园增多后,大家还可以通过园区务工挣钱,经济效益很多多少了。
往常,新中镇3-5月能采摘小番茄,5-6月能采摘蓝莓,7-9月能采摘桃子、李子、猕猴桃,10月到次年2月能采摘各类柑橘,全竟日均接待游客500余人次。
依托“四季有果”的产业矩阵,新中镇主动引导业主拓展园区发展形式,推进墟落农文旅融合发展。除了入园采摘外,部分园区还推出“果树认养”服务,市民花199元即可认养一棵蓝莓树,享受鲜果直送。果园还与德阳市部分中小学合作建立农耕研学基地,开设“泥土改良实验”“果蔬分拣比赛”等课程,年接待先生团队2000余人次,让“田间课堂”成为抢手研学项目。
李东引见,新中镇还将连系墟落运营试点事情,充分施展州里构造服务墟落复兴的职能感化,提升全体服务质量,并立足新中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业主供应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一站式”服务,让业主“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从“蓝莓破题”到“四季有果”,新中镇用十年时间印证了“小水果大产业”的墟落复兴逻辑。
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向园区,分拣台上的蓝莓正通过冷链车运往远方,村民们正用勤劳的的双手,在进展的土地上续写着更甜蜜的丰产故事。(甘丽 田雨鑫)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