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干旱仍在连续。地方气象台消息表现,至5月19日,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陕西关中等地无有效降水,日最高气温将在32℃以上,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山西南部等地冬小麦干热风风险高,河南焦作、洛阳,陕西渭南、咸阳,山西临汾、运城干热风风险很高。
小满节气将至,以后正是小麦将要成熟的季节,连续干旱、高温和干热风,会给夏粮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何干热风需要特别警惕?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迷信家、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党委书记刘录祥。他透露表现,本年4月以来,部份冬小麦产区陆续出现旱情,各地已采用了多种应对抗旱步伐,但仍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干热风。
5月14日,刘录祥在河北沧州检察国家耐盐碱小麦航麦802小麦临盆。
5月10日,陕西省渭南市重旱麦田。 图片/受访者供图
谈旱情
多地连续干旱 抗旱一直在进行中
新京报:本年以来全国多地连续干旱,小麦产区的情况如何?
刘录祥:本年4月初以来,全国冬小麦部份主产区陆续出现旱情。尤其是近期以来,小麦主产区正值灌浆枢纽时期,连续干旱若是得不到有效缓解,将严重影响小麦籽粒丰满度和产量。但就目前看,除了河南洛阳、山西临汾等局部旱薄地墒情较为显着外,小麦主产区夏粮临盆整体情势仍旧向好。
新京报:针对旱情,各地采用了哪些步伐?
刘录祥:本年春夏以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构成小麦产业科技包县专家团,分赴小麦主产区和100个大面积单产提拔整建制推进县,与外地政府、县农业乡村局、农技中心等部门紧急行动,连续展开了抗旱防灾技术指导服务。
比方,山东科技包县专家团建立了多部门联效果制,调配黄河水保障灌溉,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湖北科技包县专家团实施“工程调水+野生增雨”双轨抗旱,鄂北调水工程联动12座水库开闸供水,展开野生增雨4次,同步推进“一喷多促”统防统治,完成旱地小麦抗旱浇灌165万亩次;四川科技包县专家团与四川省气象部门、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种粮大户等精密互助,对付有水源和灌溉办法的地方,千方百计进行灌溉或浇水抗旱,起到了主动感化;安徽科技包县专家团组织灵璧县20余家农机互助社投入600余台喷灌装备,推广挪动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累计浇灌小麦83.5万亩,完成应急抗旱,精准防灾。
新京报:这些步伐效果如何?
刘录祥: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离别于4月16日和4月28日进行的小麦抗旱防灾进展调度,到4月底,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已灌溉或出现显着降雨历程的麦田占比超过87%,旱情得到显着缓解。
谈干热风
干热风风险高亟须采用有效步伐
新京报:能否简单引见一下干热风对本年夏粮的影响?
刘录祥:“干热风”一样平常是指下昼2时气温高于30℃、田间绝对湿度低于30%、风力大于即是每秒3米的热风历程,是小麦生养后期的重大气象灾难,可致使叶片功能阑珊、灌浆期缩短、粒重下降,乃至形成小麦逼熟殒命,严重威胁产量。
据中国气象台预计,至5月19日,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陕西关中等地无有效降水,日最高气温将在32℃以上,局地将超过35℃、37℃。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山西南部等地冬小麦干热风风险高,若不采用提防步伐,将显著影响小麦千粒重、产量和质量。实时采用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治剂或进行微喷灌等提防步伐,可在肯定水平上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降低产量丧失。
近期以来,地方和地方财政都紧急下拨了抗旱防灾专项资金,用于小麦“一喷三防”,主动应对干旱、干热风、“烂场雨”和病虫等灾难防控和平安收储,预计本次干热风对本年夏粮的影响将是有限的。
新京报:本年的干热风是否特别厉害,算不算极度天色?
刘录祥:近年来受环球气象变暖影响,小麦灌浆期气温连续偏高,干热风灾难发生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本年以来小麦主产区天色气象复杂多变,气温偏高、干旱、大风日数偏多,为干热风的形成提供了有益条件。据中国气象台预计,在本年的小麦灌浆期,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陕西关中等地可能出现干热风天色,部份地区达到中度以优势险,从影响的范围和水平来看,若是实在发生,本年的干热风就属于典范极度天色事件。是以,需要各方科技力量、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尽心尽力抓好以后小麦田间经管,千方百计夺取本年夏粮丰收。
谈应对
小农户要有效行使小麦后期“一喷三防”
新京报:面对干热风,一样平常可采用哪些应对办法?
刘录祥:三方面的发起。一是迷信灌溉,优化田间环境,对墒情不敷的麦田,应在灌浆初期实时浇水,增补水份,调治田间小气象,减轻“干热风”危害;在干热风来临前3-5天,可结合微喷灌、喷灌装备,适当喷水,添加空气湿度、降低冠层温度,但要避免大水漫灌或在大风天功课,防备后期倒伏。二是叶面喷肥,增强抗逆本领。喷施叶面肥是防干热风、防早衰最轻便有效的技术步伐之一,可满意小麦植株后期营养需求,促进籽粒灌浆。发起在小麦灌浆期,当令喷施磷酸二氢钾、有机类水溶肥料或植物生长调治剂,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小麦抗逆本领。对付干旱严重或无灌溉条件的麦田,可凭据生养进程和天色情况适当添加叶面喷肥次数,加大喷肥用水量,延长叶片功能期;结合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迷信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和叶面肥,合理混配,完成“一喷多效”。三是选好种类,从泉源上提防干热风。发起挑选抗旱性强的小麦种类进行栽培,这类种类往往具有更强的水份行使服从和更强的生理抗旱本领,自身抵御干热风的本领强。
新京报:在抗旱中,政府及规模谋划者可能更有力量,对小农户来说,是否有可行的应对办法?
刘录祥:小农户在应对干热风时,可能会遇到资源和资金有限的成绩,发起凭据自身条件,优先挑选适合外地气象条件的耐旱耐热型种类,这些种类通常具有更好的自身抗逆本领;同时有效行使好政府和农技推广部门支撑的小麦后期“一喷三防”;行使好现有的有限水源,优先保障小麦灌浆期的水份供应等,力图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记者 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