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近日,由北京人形机器人立异中心牵头,联合上海人形机器人立异中心、浙江人形机器人立异中心,以及优必选、宇树科技、中国信通院和工联院等支流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制定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T/CIE 298-2025)整体尺度,并在中国电子学会正式发布。新团标对人形机器人推出了“四维五级”的评价框架,构建了 L1-L5 五级智能化能力分级体系。
当前,我国人形机器人的进展渐渐从“功能导向”向“智能进化”迈进,人形机器人智能化能力的加强,可以极大提升人形机器人在面对庞大任务、不同场景、实时变化的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潜力。跟着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层出不穷,行业缺少相应的智能化评价尺度,技能、产品设计、应用等的问题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事实上,早在2023年,工信部就印发了《人形机器人立异进展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开展人形机器人尺度化路线图研究,周全梳理产业链尺度化需求。意见强调,建立健全人形机器人产业尺度体系,分级分类推进尺度制定。去年9月,工信部又公示了人形机器人尺度化技能委员会筹建方案,要求重点开展人形机器人底子共性、平安、整机及枢纽技能、零部件及组件和应用等行业尺度制订正工作。
展开剩余 51 %今年2月,中国电子学会就《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技能要求》整体尺度公开征求意见。新团标的发布将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技能、产品研发、测试、管理及场景应用提供底子支持,无效为人形机器人市场一致技能语言和评价体系。
据介绍,新团标通过借鉴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等分级逻辑,并针对人形机器人的非凡性进行了立异,构建构成 “四维五级” 的评价框架。包括“感知认知(P)、决策学习(D)、执行表现(E)、协作交互(C)” 为核心的四大能力维度,并构建 L1-L5 五级智能化能力分级体系。
凭据新团标,从 L1 至 L5,人形机器人智能化能力水平逐级递增。尺度同步给出了22个一级目标、100余项技能条款、通用平安底线及典型应用处景映射,可为企业开展产品设计、性能对标和能力声明提供直观参照。
专家认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尺度的发布,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协同立异的重要成果。“正如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分级一样,为行业提供了一套科学、一致的技能语言和评价工具,通过技能通明化、风险可控化、产业协同化,不但有助于范例市场秩序、精准指导技能研发方向,更将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落地,冲破技能与场景之间的壁垒,促进整个产业生态的健康、高质量进展。”
未来,跟着分级尺度的落地,人形机器人有望突破 “展示性智能”,走向真实的 “通用智能”,在特种作业、物流搬运、工业制造、教诲科研、商业办事、健康养老等多领域实现范围化应用,加速人形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 李强)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