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4 08:55:03
  • 阅读(5841)
  • 评论(3)
  •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刘晓燕

    5月21日晚,浦江之畔星光璀璨,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演出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仪式在上海文化广场圆满落幕。

    颁奖仪式上,郑州——这座承载华夏文明基因的千年古都,正式成为第十一届中国戏剧奖·梅花演出奖(第3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主办乡村。这一刻,戏剧艺术的接力棒跨越山河,从东方明珠传送至黄河之滨,续写“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新篇章。

    艺术丰碑 四十载寒梅香如故

    1983年冬,一株意味“香自苦寒来”的艺术之梅破冰绽放。作为我国首个以表彰中青年戏剧人才为宗旨的国家级艺术大奖,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经中宣部答应设立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历经四十二载年龄,至今已培育741朵“梅花”绽放在中国戏剧的星空。

    展开剩余 74 %

    从京剧名角的铿锵韵白,到边疆剧种的原生态吟唱;从话剧舞台的时代叩问,到舞剧艺术的肢体诗篇——65个戏曲剧种与多元戏剧门类在此融会,覆盖天下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区域,绘就“百花齐放”的戏剧版图。尚长荣、裴艳玲、茅威涛等“三度梅”得主以匠心守正创新,青年演员楼胜、郝士超、蓝天等新生力量接续攀登,共同诠释“戏比天大”的艺术信仰。

    党的十八大以来,梅花奖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抖擞新生。2025年,第32届梅花奖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艺术为民理念,聚焦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内核:坚决改正戏剧界长期存在的“获奖就入库”、舞美大制作众多、泛剧种化、题材同质化等不良现象;勉励多为观众演出,让殿堂艺术走进市井街巷;首次拓荒了民营戏剧工作者申报通道,勉励从未获奖的区域和剧种申报参评,切实发挥梅花奖这一国家级奖项在推出良好人才、推动精品创作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十载凌寒绽放,九万里暗香浮动。这株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艺术之梅,正以灼灼青春映照文艺高峰的攀登之路,为世界戏剧舞台注入东方气韵。

    接旗时刻 从“戏船埠”到“戏曲之乡”的任务传承

    “接过这面旗帜,是荣誉,更是责任!”郑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郑重表态,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郑州将以“戏韵融古今”的胸怀,为天下戏剧工作者搭建绽放才华的舞台。这座国家中心乡村即将以硬核实力为梅花奖注入新活力:13座专业剧院、近50个小剧院静候佳音,“米”字形高铁网与航空枢纽联通八方,2小时交通圈覆盖天下4亿生齿……“郑州将用便利的交通、完善的设施、开放的姿态,让梅花奖真正‘香飘万里’。”

    “从黄河边乡村里的老戏台到都市里现代化的大剧院,华夏这片沃土浸润着千年戏韵,每阵风过都带着戏腔。”站上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领奖台的河南省曲剧团青年演员李晶花,得知郑州将承办第3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时,激动地说:“作为东道主,我们要让八方来客和天下观众看到千年梨园魂在新时代的璀璨新生!”

    文化底气 从裴李岗到商都遗址的戏剧基因

    第3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创办43年来首次落户郑州。郑州的申办底气,深植于8000年的文明沃土。

    从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走出的先民,用陶埙吹响艺术的初音;3600年前的商都古城,以青铜铭文刻录礼乐文明的璀璨。如今的郑州,更以“戏曲大省”之名扛鼎传承:豫剧、曲剧、越调等处所剧种百花齐放,《程婴救孤》《焦裕禄》等精品剧目屡获国家级大奖。正如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所言:“这里是戏剧的泥土,每一寸地皮都跳动着文化的脉搏。”

    近年来,郑州将“戏曲郑州”纳入文化强市计谋,以历史为根、剧种为脉、政策为翼、大众为基、创新为魂,引领中华戏曲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步伐。作为河南省“戏曲进校园”工作试点乡村和天下“戏曲进校园”工作重点乡村,郑州持续创新戏曲普及模式,其以校园为载体的戏曲传承理论成效显著,多次在天下性戏曲进校园流动中作经验交换。

    站在“十四五”计划建设国家中心乡村的新起点,郑州将梅花奖承办视为推动“文化郑州”计谋的关键抓手。“让梅花奖既扎根5000年文明,又绽放新时代的光泽。我们不仅要办一场颁奖礼,更要办一场全民共享的文化嘉光阴!”郑州各相关部门信心满满。

    当上海的玉兰花与郑州的月季花在戏剧的东风中交相辉映,中国戏剧的传承创新图景渐次展开。让我们铭记这个优美夜晚,黄河南岸的月光与浦江的霓虹遥相守望,郑州,这座从《诗经》“郑风”中走来的乡村,正以铿锵豫韵向世界发出邀请:2027,且看华夏文脉与戏剧梅花的盛世邂逅!(记者 苏瑜)

    发布于:北京市
    3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