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3 19:08:51
  • 阅读(2332)
  • 评论(1)
  • 千龙网讯 5月20日至23日,首都藏书楼携手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公共藏书楼文化自愿服务总队东城区藏书楼分队、通州区藏书楼分队及专家自愿者团队,赴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春雨工程”系列文化自愿服务流动。

    本次流动聚焦文化资源精准运送、传统技艺活态传承、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三大维度,捐赠图书2000册、数字阅读卡500张、优良展览资源包等丰富文化资源,举办学术讲座、非遗体验、VR体验、手语教授教养、馆员沙龙等27场精彩的文化服务,吸引5000余人参与。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流讲座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王能宪带来“《世说新语》与魏晋风流”专题讲座,从谈玄、品题、任诞三大视角,结合典故,解析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这部志人小说,展现魏晋名士的思辨精神、审美风尚与放达行径。清华大学哲学博士黄竞欧以《自愿服务是为己 还是为众》为题,援引萨特存在主义及亚里士多德“最高善”理论,系统阐释自愿服务中个人价值完成与共同体构建的辩证关系,为基层文化自愿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专家自愿者面向幼儿西席与家长,开展《读懂绘本——发现丹青书的教育力量》主题讲座,解构绘本画面叙事、色彩隐喻及跨领域教授教养策略,助力县域初期阅读教育专业化发展。

    展开剩余 66 %

    “皮影+讲座”体验流动现场

    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泥塑(北京泥人张)传承人姚晓静、北京皮影传承人韩冰,分别开设“大师工作坊”,以“泥塑+手工”“皮影+讲座”的体验流动,向青少年系统教授传统工艺技法,让青少年与非遗大师面对面,亲手制作非遗作品,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指尖拾遗·匠造古今”系列流动带来兔爷、漆扇、雕版印刷等制作项目。

    “天工开物·造竹纸”VR体验项目

    首次落地来凤县藏书楼的“天工开物·造竹纸”VR体验项目,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古代造纸工艺,再现《天工开物》记载的传统技艺。“中百姓族文籍文化展”“京华旧影·逐光漫游”电子展,以数字化本领活化《天工开物》《京杭运河舆图》等珍贵文献资源,让古籍“活态”走进读者。

    自愿服务团队走出去凤县中小学,构建起“知识教授—技能培养—情感共鸣”三位一体的文化传播形式。首都藏书楼专家自愿者宫孟和以“朗诵的力量”为主题,系统讲解了气息控制、咬字技巧、韵律掌控等专业知识,并让学生现场互动,引导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与朗诵的情感感召力。首都藏书楼手语专家自愿者范娇娇开设的“无声星河·共愈学堂”成为流动亮点。她专为听障学生及西席计划手语教授教养,打破相同壁垒,推进无障碍文化服务向县域延伸。

    “楚韵燕风·书林共楫”馆员沙龙汇聚京恩两地公共文化工作者,搭建跨区域交换平台,多方观点碰撞交融,完成智力资源同享与赋能。流动中,东城区藏书楼馆长左堃以《书海听涛 大有“科”为》为题,系统引见科普资源配置与队伍建设经验;通州区藏书楼馆长魏红帅提出“大运河文化带阅读推广”跨区域融会路径,倡导构建恩施土家文化与运河文化的对话机制;首都藏书楼营业骨干分享自愿服务、阅读推广、非遗传承、文创开发等领域的实践结果,带来可借鉴、可复制的“首图经验”。

    首都藏书楼向来凤县藏书楼捐赠23箱共2000册图书,内容涵盖文学、历史、科普等多个领域,缓解基层图书资源缺乏问题。同时,东城区藏书楼捐赠500张价值18万元“书香东城”数字阅读卡,内含电子图书、有声资源、线上课程等数字化内容。通州区藏书楼同步捐赠优良展览资源包。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纸质阅读+数字体验”的复合知识网络。

    首都藏书楼副馆长刘朝在流动中表示,数字资源捐赠并非简朴的物理迁徙,而是通过外乡化改造,让文化结果真正嵌上天方生活场景。首图将继续深化“自愿服务+文化援建”形式,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4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