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近年来,依兰县创新践诺“123”城乡党建系统,即以党建融合为焦点,实行组织筑基、协同共治、惠民连心“三大行动”,重点培育“一站式便民服务”“希望墙”“疾速响应”“全龄眷注”四大特色品牌,构建县域治理现代化新款式。
组织筑基,织密基层治理义务网。坚持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党组织协同机制,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系统延长全域覆盖。构建“乡镇党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架构,将治理触角延长至居民楼栋,完成服务“零距离”。阵地升级提质增效。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尺度化扶植,打造“六有”树模小区,新建新就业服务点28个,完成服务阵地全域覆盖。落实服务保证,4100余名党员实行分类管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部队优化协同发力。组建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部队,吸纳200余名专职网格员;推动32家驻区单位遴派骨干担当兼职委员,组织2300余名退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实行干部“3+2”下沉机制,每周固定3天入网格、办2件实事,充实基层治理力量。
协同共治,奏响多元到场交响曲。整合伙本、凝聚合力,以“多方共治”破解治理困难,提拔服务精准度。地区联动聚合力。建立社区“大党委”月度议事会制度,联动网格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商共议民闹事项。年内召开联席集会74次,办理环境整治、办法改革等问题116件。精准服务暖民心。深化“双报到双服务”机制,56家机关单位结对56个小区,认领“爱心驿站”“政策宣讲座谈会”等项目44个。720名党员结对帮扶700余户困难家庭,展开“入户连心”行动,办理就医、养老等困难。践诺“一线工作日”制度,累计协调办理楼道照明、垃圾分类等问题89件。协商议事促协调。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百姓议事厅”,经过“周末恳谈会”“楼院茶话会”等方式,组织居民、物业、社会组织协商议事110余次,化解纠纷29起,推动加装电梯、停车位规划等民生项目落地。
展开剩余 35 %惠民连心,擦亮民生服务金招牌。聚焦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协调邻里 心连依兰”党建品牌,推动服务资本普惠同享。“一站式便民服务”品牌。建成县级综合服务中心1个,升级社区“暖心驿站”11个,构建“10分钟便民服务圈”。践诺“全科社工+挪动服务”,开设“助老专窗”“帮办通道”,累计提供上门代办服务810人次。“希望墙”志愿品牌。在社区设置“希望树”,居民公布需求,党员主动认领,提供家电维修、课业辅导等微服务,完成“微希望”630个,党员代做事项130项,老党员调解纠纷40余起。“疾速响应”服务品牌。建立“民需速应”机制,整合网格巡查与“一体化信息数字平台”双线联动,形成“问题发明-分级派单-限时办结-跟踪回访”闭环流程,40余件急难问题24小时内响应、7日内办结,群众中意率达95%。“全龄眷注”服务品牌。针对老年群体,组织80名党员与独居老人“结对认亲”,开设社区老年私塾、康健小屋;面向青少年,展开“护苗成长”计划,举办科普讲堂、亲子活动会等活动140余场,惠及居民3600余人次。(李肇兴)
公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