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1 17:31:41
  • 阅读(6198)
  • 评论(35)
  • 初夏时节,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城关镇上翁哨坝区一派繁忙景象。稻田里,农机轰鸣与村民欢声交叉,拉开了上翁哨坝区1100亩水稻栽培的冲刺尾声。为了提升水稻亩产量,城关镇依托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路径,创新推出高产水稻实验田,用科技之力书写粮食减产新篇章。

    等待移栽的秧苗(施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5月19日,上翁哨坝区一块高产水稻实验田里,农技员和农户们抢抓农时,展开秧苗移栽工作。

    放眼望去,只见农户们弯着腰,正在农技员的指导下快速精准地把秧苗拔出水中,没有一会儿,嫩绿的秧苗便纷纷整齐入田,正在水中伸展身姿。现场,一曲充满进展的农忙乐章正正在奏响。

    睁开剩余 58 %

    农技员指导农户进行插秧(施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插秧“选手”们正在插秧(施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般来讲,老百姓每亩移栽秧苗6000株左右,但我们这个实验田推行无纺布钵苗育秧、合理增密、科学施肥、药剂拌种、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技术,栽培密度达10000至16000株/亩,是传统水稻栽培的两倍左右,同时,我们的实验田重点防治‘两迁’害虫、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稳产性好等优势。”城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光起引见,本年,他们先用部分稻田进行实验,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水稻减产增收的成效,为明年大面积推行做准备。

    插秧“选手”正在插秧(施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悉,2025年,城关镇预计栽培水稻1.31万亩,油菜栽培1.18万亩预计收获354万斤。高产水稻实验田是农业提质增效的有力创新,更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复兴的新动力。

    下一步,城关镇将扩展高产水稻实验田栽培面积,连续优化栽培技术和经管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户栽培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创新稻鱼综合种养、“稻油轮作”等模式,加强农文旅融会进展,实现水稻家当多元化进展。(潘秀菊)

    发布于:北京市
    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