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0 21:28:03
  • 阅读(1653)
  • 评论(28)
  • 克日,重庆市江津区陌头,身着藏蓝制服的巡防队员成为乡村里的流动“安全坐标”。警灯闪灼间,商业街区秩序井然,背街小巷安宁平和,大众切实感遭到“看得见、触得着”的安全感。

    民警展开警情模拟处置(重庆市江津区公安局供图)

    据悉,2024年1月以来,江津区公安局累计出动巡逻警力超万次,日均巡逻时长与频次显著提升。通过推行巡防处一体化勤务机制,警方将巡防力量精准设防至乡村网格,实现现场处结率连续提升,街面警情同比下降。“已往接警后赶到现场,每每已错过最佳处置机会。”江津区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副支队长邓贤杰表示,如今从“被动相应”到“自动防控”的理念革新,让警情处置从“末了救火”转向“前端防火”。

    为提升部队实战本领,江津区公安局构建全链条培训机制,定制“门路式”本领提升方案。民警需完成实弹射击、警械使用等硬妙技训练,并通过20余场模拟警情演练。同时,《巡防处部队管理规范》建立“智能监管闭环”,通过岗前三查、逐日“三结”及视频巡查,确保部队实行效能赓续提升。

    睁开剩余 46 %

    协同治理方面,江津区公安局落地8项协同机制,形成“巡防处主街面、派出所主小区、交巡警主门路”的分工体系,8个巡区、24个网格构建起“蜂窝状”防控网络。民警王皓介绍,遇到需深入观察的警情,派出所10分钟内接办,巡防力量可快速返回岗位,实现“无缝衔接”。

    在油溪镇,一场惊心动魄的处置同样上演:巡逻民警发现酒后持械寻衅男子,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两人一组形成战术队形,通过喊话分散注重力,几分钟内将其控制。“当时嫌疑人情绪冲动,我们必需在安全距离内精准处置。”参与举措的民警回想,这样的实战场景,正是巡防部队震慑力的生动注脚。

    值得一提的是,巡防部队没有仅是治安守护者,更是“温度治理”的践行者。凌晨息灭后山火情、妥善处置酒后持械寻衅变乱……一个个暖心现场,让警灯从“应急标记”变成“日常景物”。几江街道便利店老板张大姐感触:“看到巡逻车天天转,早晨遛弯都踏实。”

    从“被动处警”到“自动防控”,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治理”,江津巡防的蜕变,是警务模式的创新,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如今,藏蓝身影与乡村烟火交织,警灯闪灼成为安然江津最温暖的底色。(胡桓恺)

    公布于:北京市
    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