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千龙网讯 5月19日,记者从北京人艺了解到,小剧场新排剧目《一日顶流》将于6月6日登上北京国际戏剧中央·人艺小剧场的舞台。
《一日顶流》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石一枫的同名长篇小说。该小说首发于《劳绩》杂志2024年冬卷,2025年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北京青年胡莘瓯因一次直播事存心外成为顶流网红,却在流量裹挟中选择逃离城市,在躲避关注与寻找自我中,一段尘封旧事被揭开,其与沉迷虚拟世界的父亲胡学践的隔阂也逐渐融化。
作为方才面世的小说,这部作品以灵敏的时代触觉,捕捉互联网海潮下人们生活的渺小变更与心理波动,活泼刻画了网络社交、流量经济等新兴现象对平凡人生活的冲击。书中充满当下流行的网络热梗与鲜活对话,带着未经时候沉淀的原汁原味,犹如将实际生活中的新鲜切片,迅速传递给读者与观众。
对于自己的作品第一次被改编成话剧就能呈现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石一枫表示,“我从小就是人艺的戏迷,今天我的小说能像我的文学偶像老舍、刘恒等前辈们的作品一样,在北京人艺排演,圆了我作为‘北京作家’的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写一代人的北京,我所写的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北京,一个既是千年古都又是虚拟之城的北京。”
北京人艺供图 李春光摄
为了将这部方才问世的反映当下国人互联网时代生活的小说尽快呈现在舞台上,北京人艺采纳了全新的创作形式——由导演、演员、设计等主创职员构成脚本创作小组,通过集体创作将小说直接改编成脚本搬上舞台。艺术指导冯远征表示,这个创作形式在国际上有很多成功先例,也是当今艺术创作的发展趋势之一。这次《一日顶流》尝试的“从小说到舞台”的直通线路,相信会为更多良好小说登上人艺舞台提供机会。
当代、北京、原创话剧不停是北京人艺的创作重点,但人工智能、流量等与当下生活紧密相干的科技题材却是第一次出现在剧院的舞台上。如果说原著通过讲述生活在北京的胡学践、胡莘瓯两父子的故事,呈现了互联网时代的众生百态,那末高度凝炼的话剧则以较为先锋的姿态完成了对数字时代的“病理切片”实验。导演杨佳音表示,人们每天的生活都被科技影响和转变着,既享受了方便,也有困惑和迷茫。我们不批判其中的任何行为,只是希望能通过科学哲思和贩子炊火的有机碰撞,来探究真实的人和人的情绪,而这与原著的头脑内核高度一致。”
北京人艺供图 李春光摄
方才在《悭吝人》中有过默契合作的李珀、王君瑞、张鑫名三位年青演员齐聚《一日顶流》剧组,挑战新的尝试——在剧中每人分饰几个角色。除了真实存在的人物角色,还包括人工智能、屏幕中的人等共计10余个角色。
该剧的舞美同样也做出了新尝试,首次通过院内公然征集的方式,遴选出最佳舞美设计计划。据导演杨佳音介绍,剧组收到了许多投稿,其中不乏刚加入剧院的年青同仁的积极参与,为剧目的创作带来了新鲜血液与更多可能性。“最终的舞美采纳了赛博风格,与题材风格高度契合。整个舞台被设计成电脑机箱的样子,在强烈的科技感中透露出一种荒诞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