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3 08:36:24
  • 阅读(7197)
  • 评论(29)
  • 观察动机

    “能不能把学校的电子屏都撤了?!”克日,来自福建的小学生家长赵女士来电反映,其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上课频繁使用电子屏,致使视力下降并出现散光的迹象。

    相干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99.5%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课堂,数目超过400万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个中小学生为35.6%。

    不少家长认为,上课频繁使用电子屏是致使学生用眼委靡、近视率居高不下的紧张缘故原由,建议完善相干制度机制,淘汰学生电子屏使用时长。为此,记者举行了观察采访。

    □本报记者 张守坤

    “我和孩子他爸都不近视,平时也不允许孩子玩电子产品,每天都保证孩子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可孩子的视力还是持续下降。”福建赵女士克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有时孩子回抵家边写作业边揉眼睛说不惬意,她高度猜疑是在校期间电子屏使用过度酿成的。

    她告诉记者,孩子上学时,不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老师使用电子屏辅助授课,音乐课盯着屏幕学唱歌、科学课放益智类视频,乃至体育课老师都用PPT讲动作要领,“电子屏用得实在太多了,进展学校能用回黑板”。

    展开剩余 83 %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赵女士的呼声,也是很多家长的心声。

    实际上,早在2021年4月,教育部等15部门就对使用电子产品展开教授教养作出了规定,请求原则上不超过教授教养总时长的30%,以一节课40分钟计算,每节课使用时间应该控制在12分钟左右。但从记者的观察情况来看,实践中有很多学校并没有达到这一请求。如何平衡教授教养效率与孩子视力健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有课都用电子屏

    在交际平台上,不少家长反映学校过度使用电子屏的问题——“长时间对着电子屏,小朋友的眼睛真伤不起”“我家孩子坐讲台旁边,离电子屏最近,近视度数涨得飞快”“我们一家没有近视的,孩子不玩电子产品,每天也有至少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能影响视力的只要学校的电子屏了”……

    那么,学校使用电子屏的情况到底如何?

    克日,记者走进天津市某小学一班级看到,因为该校使用的电子屏设备较为老旧,只要半个黑板大小,从靠窗的前面几排座位看去屏幕会反光,后面几排和正面几排的位置存在看不清屏幕的情况。

    “因此每次用电子屏时,都会举行座位调整,但还是避免不了有些学生看得不惬意。”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对于低年级教授教养来说,平常主课一节课超过一半的时间会用到电子屏,其他科目,比如道法、科学、美术等,会出现一整节课都用电子屏放视频的情况。“有时学生可能一天得看四五个小时的电子屏。”

    一名安徽省某中学的班主任告诉记者,她所在年级上课时都会使用电子屏,使用频次和时长确实对照高。为此,学校在采购电子屏时专门选择了有护眼功能的,目前没有学生和家长反映过因使用电子屏致使眼部不适等问题。

    有业内权势巨子人士指出,电子屏的亮度、四周光环境的变化、观看角度等都会对眼睛产生分歧的影响,但并不是说,使用了电子屏后,视力就会立刻有影响,间接致使视力下降或毁伤。枢纽要素还是使用时长,若是超过个体耐受时间,眼睛便会出现委靡感。

    在受访专家看来,电子屏的不合理使用还可能致使其他问题的出现。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说,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可能致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习惯于快速、碎片化的信息猎取方式。当他们回到需要长时间专注和深度思考的传统学习使命时,或许会感到不适应,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若是课堂教授教养计划不当,过度依附信息化呈现,可能致使师生更多专注于设备操作或屏幕内容,致使互动淘汰。

    缺少维护设备老化

    比年来,各地各级教育部门陆续出台文件,对电子屏幕教授教养时长举行规范。比如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等15部门联合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开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白规定,使用电子产品展开教授教养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授教养总时长的30%,中小学每节课40分钟,使用电子屏幕时间应控制在12分钟左右。

    从观察情况来看,一些学校并未严格执行使用时限的规定。缘故原由安在?

    一名来自河北的小学老师告诉记者,长时间使用电子屏的做法实属无奈。音乐、美术、科学等副科教育本应经过师生互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因为部分学校师资短缺,一些副科只能由主科老师“客串”,再加上教材缺少,不必电子屏放一些视频,很难“上好”一节课。“用电子屏辅助,老师上得省心,学生也有事做,于是就成了老例。”

    该老师还提到,电子屏的购置和维护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部分学校因为资金告急,对电子屏的投入不足,致使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没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另有一些学校在采办电子屏时,只思量了初期的购置成本,而忽视了后期的维护和更新费用。

    “跟着时间的推移,设备逐渐老化,出现各种故障,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举行维修和更换,问题越来越严重,学生看得越来越费劲。”这名老师说。

    出台尺度疏而不堵

    记者梳剃头现,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电子屏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并推出了相干措施——

    从本学期开始,浙江省杭州市江晖小学推出了“素课日”:每周五上午半天,所有班级关闭电子屏;在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学校将经过严格控制电子屏使用时长、保证学生室外活动时间、加强对学生用眼卫生的监督与引导、对所有课堂的采光情况举行全面检测等措施保护勤学生视力;辽宁省去年印发相干关照,从控制使用时长、科学计划计划、进步应用能力、保证应用效果等6个方面请求严格规范中小学校电子产品使用管理……

    在受访专家看来,电子屏在教授教养中有其弗成替代性,有利于加强教授教养内容的直观性、意见意义性,深化拓展课程资源。

    “因此,电子屏管理应当采取‘疏’而不是‘堵’的方式,重点在于善用而非禁用。”蔡海龙认为,应从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出发,经过加强研究、订定规范、提拔能力、促进融合,找到一条既能合剃头挥技术优势,又能最大限度规避其风险的发展之路。

    蔡海龙建议,针对设施老旧,屏幕小、看不清的问题,学校和政府相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教育数字化发展需要加大经费投入,逐步更换更大尺寸、更高亮度的智能互动黑板或高清液晶显示屏,确保屏幕尺寸、分辨率、亮度等参数能满足整个课堂学生(特别是后排和两侧学生)的观看需求。

    针对屏幕反光,影响观看的问题,可以适时更换为具有抗反光涂层的电子屏,或为现有电子屏加装防反光膜。针对学生用眼健康问题,学校一方面应当采购具有护眼功能的设备;另一方面,还应保证学生课间能走出课堂,举行远眺和户外活动,抓紧眼部肌肉。

    “教授教养层面的问题核心在于电子屏的使用未能与教授教养内容和教授教养方法有效融合,乃至出现了过度依附或使用不当的情况。”蔡海龙认为,可以经过加强教师培训、开发优质教授教养资源、提拔教师数字化教授教养能力等路子予以解决。一方面应当积极推广使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另一方面教育部门或学校应牵头构造开发或采购针对小学科的、体系化的数字教育资源库,满足非专业教师理解和使用的需求。

    “针对整节课都在使用电子屏的问题,学校可以出台引导意见,规范分歧学科、分歧课型、分歧年级使用电子屏的合理时长占比。此外,学校可以经过听课、评课等方式,对电子屏使用情况举行评估,实时发现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的问题,并赋予教师引导和反馈。”蔡海龙说。

    公布于:北京市
    2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