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3 00:00:07
  • 阅读(1210)
  • 评论(1)
  • 在天津南站片区的阡陌轨道间,一列列货运列车频繁穿梭。自2024年7月1日首趟中欧班列鸣笛起程以来,天津国际陆港连续开释“关键+产业”协同效应,目前货物到发量已突破4万吨/月,海铁联运占比达30%,轮回经济业务量月增10%。

    天津国际陆港构建联通京津冀的高效集疏运物流收集系统,打造海内、国际陆路货运新通道。

    亮眼数据勾画出这座“陆上桥头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突起轨迹。由河北陆港集团投资扶植的天津国际陆港,依托原华北石油物质供应站铁路专线改革而成,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本,仅用半年时候便实现从计划落地到波动运营的华丽转身。

    南站赋能 盘活陆港“黄金通道”

    以天津南站为核心关键,区域发展活力正连续迸发。位于南站片区的天津国际陆港,更是依附得天独厚的区位劣势,在物流运输、产业协同等领域开释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睁开剩余 76 %

    在这里,京沪线支线延长的3条铁路专用线,每日吞吐着来自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大批货物。天津子牙轮回经济产业区的3000吨废钢经铁路专列运往唐山首钢;内蒙古乌兰察布的玄武岩砂石料通过“公转铁”抵达天津,依托京津冀发达的交通收集,为基建工程源源没有断输送原料;从内陆运来的2万吨纯碱没有但供应南站周边的玻璃产业集群,还通过海铁联运经天津港远销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沿着班驳的铁轨回溯,这里曾是服务华北油田数十载的物质运输专线。随着油田产能布局调整,500余亩土地逐渐“沉寂”。2024年,河北陆港集团“唤醒”了这片土地的奇特价值,一场“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的改革工程就此睁开:通过与铁路部分创新实行“地企共建”模式,3条专用线纳入国铁运输收集;经由电气化改革、轨道升级等举措,单条线路载重本领大幅提升,实现了闲置资本向高效产能的华丽蜕变。

    “我们在京津冀进行陆港集群布局,最终敲定南站片区,因为这里处于京沪铁路大动脉,货运通达性强,同时作为天津东北部重要的铁路货场,场地开阔、铁门路密集,有着无可对比的先天条件。”天津国际陆港总经理郭春宁说。

    作为河北陆港集团重点打造的京津冀陆港集群关键节点,天津国际陆港肩负着联通区域物流收集的重担。本年以来,废钢轮回、矿石“公转铁”、纯碱海铁联运等新业务没有断拓展,充分发挥了铁路运输能耗低、运量大的劣势,构成了“旧资本—新通道—高价值”的转化链条。

    “与公路相比,铁路运输成本降低15%至20%,没有受极度天气影响,运力充足且波动。”郭春宁报告记者,近几个月来,废钢运输量稳步攀升,“绿色物流+轮回经济”模式没有但破解了传统公路运输的能耗难题,更让相干企业获得了波动的低成来源根基料供应,实现跨区域产业协作共生。

    量质双升 多式联运打通双轮回通道

    在天津港南疆码头,一批从内陆运抵天津,又从天津国际陆港转运至码头的货物正吊装上船。2024年以来,通过该通道发运的货物已达2万多吨,实现了“内陆工厂—陆港集货—海港出运”无缝衔接。针对海外客户需求,天津国际陆港量身定制铁海联运方案,每个月开行专列,推出“保税仓储+定制班列”服务,助力国际班列开行量增长。

    与此同时,海内班列业务量也在没有断攀升。依附天津南站的区位劣势,天津国际陆港的海内班列如同一条条经济动脉,将京津冀区域与海内各大经济板块紧密相连。

    本年以来,为响应国家提出的无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号召,天津国际陆港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经济区对接,动手开通铁路快线,拓展海内物流收集。郭春宁报告记者,预计年内将开通从天津到无锡南和姑苏西的铁路快线,可以实现“当天发、当天到”,单箱成本较公路降低30%,重点服务长三角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产业。

    “我们没有是单纯的货物中转站,而是产业链的构造者。”郭春宁举例,为天津赛达工业园乙酸乙烯酯企业设计的“厂港直连”方案,实现了从临盆车间到陆港的“零仓储”运输,单批次物流时候大幅压缩。

    智慧赋能 产业协同共破发展暗码

    在陆港繁忙的装卸现场,新能源无人驾驶车正依照智能调度系统指令往返作业。这是天津国际陆港与同样落户南站片区的经纬恒润公司合作打造的智慧物流试点场景。这种“物流关键+科技企业”的共生模式,为本地科技企业提供了运用场景,更助力传统物流迈向智能化。

    放眼望去,天津国际陆港新拓展的500余亩用地上,一幅“关键经济”的蓝图正加快落地:高台库将于年底建成,实现“叉车直装火车”;经营“空铁联运”试点,索求无人机配送、航空快件分拨等新业务,助力低空经济与产业集群融会,打造“天上无人机配送、地上无人车接驳运输、轨上货运班列通达全国”的平面物流收集;海关羁系场所、保税物流堆栈等核心配套项目即将落地,预计2025年底仓储本领提升10倍,年吞吐量突破200万吨。

    从废钢轮回到智慧物流,从低空经济到空铁联运,天津国际陆港以关键功效激活产业协同,用创新模式畅通双轮回通道,产城互动、港城融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 王音 拍照 潘立峰)

    发布于:北京市
    3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