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2 07:42:30
  • 阅读(10473)
  • 评论(20)
  • 对地处经济发达区域的高职院校来讲,深入产业集聚的县域办学是达成高质量产教融合和完成办学能力高程度的有效途径,也是服务“促进以县域为紧张载体的城镇化扶植”国家战略的紧张手段。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2004年自动下沉县域,依托宁波宁海模具和慈溪家电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先后建成宁海学院、慈溪学院两个县域产业学院,提升了学校全体办学程度,助推了县域块状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完成县校互惠共生。学校的履历注解,高职院校下沉县域办学应努力做到专产精准对接、县校互惠共生、产教深度融合和内部管理有效。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全貌图(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专产精准对接

    2003年,浙江实施“八八战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扶植,走新型工业化门路”。“八八战略”的实施,为宁海模具、慈溪家电等块状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庞大时机,催生了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大批量需求。

    展开剩余 83 %

    此时,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刚升格举办高职教育不久,昔时19个招生专业中唯一6个电子信息类专业,其余均为财经商贸类专业,“以商为主”的专业特征非常明显,与浙江(宁波)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款式不相匹配,严峻限制了学校服务处所经济发展的能力。为贯彻落实“八八战略”,校党委驻足学校实际,作出下沉县域、依托县域块状特色产业发展工科专业、推进专业结构向“工商偏重”转型的重大决策。

    宁海学院全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2004年,学校与有“中国模具之乡”之称的宁海县达成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后改名为宁海学院)协议,2007年建成并开启县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种植提拔的探索与理论。宁海学院精准对接宁海模具产业,开设了工业产物外型计划、模具计划与制造、数控技术等设备制造类专业。2016年,学校又与有“中国小家电之都”之称的慈溪市合作建成慈溪学院,设置了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野生智能技术应用等电子电气类专业。

    县域产业学院专业设置与县域块状特色产业的精准对接,在推进学校专业结构转型的同时,为县域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学校共有专业40个,其中工科类专业21个、商科类专业19个,完成“工商偏重”,与浙江(宁波)的产业结构高度匹配。学校“靶向性”专业调解,进步了专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夯实了服务处所经济发展的基础。

    县校互惠共生

    学校在长时候县校合作探索中形成县域产业学院“三同”扶植模式,完成县校互惠共生。

    起首是同建,促使各方利益高度绑缚,奠基县校共生基础。宁海学院、慈溪学院扶植总投资3.7亿元,学校、两地当局分别投资1亿元和2.5亿元,企业捐赠2000万元。此外,两地当局每年向产业学院拨付定额运转经费,并向产业学院教师提供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慈溪学院全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其次是同管,构建多方共治系统体例机制,提升共生管理效能。学校与两地当局建立县校合作会商委员会、产业学院理事会、产教融合配合体向导小组、产教团结体理事会等管理机构,创建健全县校行企等利益相干者对付产业学院的多方共治系统体例机制,确保各方诉求得到合理体现。

    末了是共享,确保各方投入得到报答,释放互惠共见效应。通过下沉县域办学,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重点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授教养创新团队、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等紧张项目和荣誉,下沉县域办学成为学校鲜亮办学特色。两个县域产业学院现有在校生3000余人,累计毕业生近万人,超过4000人留在两地就业,助力宁海模具和慈溪家电产业形成稳定的主干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30项,开辟关键技术并授权发明专利132项。

    产教深度融合

    学校鄙人沉县域办学中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产教融合系统,形成分层递进的校企协同收集,推进产教融合系统集成演进。

    起首,与县域龙头(主干)企业展开点对点微观合作。一方面,引入阳超模具等在宁海学院建成生产型模具教授教养工场,进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服从。另一方面,与多家县域企业、中职学校基于互利双赢准绳展开合作。

    宁海学院师生实训教授教养场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其次,与行业协(学)会展开点对线中观合作。与宁海县模具行业协会、慈溪市家电企业团结会基于配合发展准绳共建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市重点实行室和“桃源智匠”微学院,配合展开人才需求调研、制定人才(学徒)培育种植提拔方案、开辟课程系统。

    末了,与(县域)园区展开点劈面宏观合作。与宁海县当局配合牵头建立宁海县域产教融合配合体,与宁海(中国)模具城共建宁波模具检测中心等六大模具公共服务平台,与(慈溪)前湾新区、方太厨具等共建省级市域产教团结体,在慈溪智慧谷园区建立“智慧谷”微学院。

    慈溪学院师生实训教授教养场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通过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产教融合系统,使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宁海学院、慈溪学院基本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成为其基本人才培育种植提拔模式。

    内部管理有效

    市县两级除存在空间距离外,还存在物资条件差异和文化差异,致使县域产业学院及其教职员工需支付分外成本维持办学效能。对此,学校通过制度计划提升管理效能,激发县域产业学院及其教职员工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稳步促进“放权强院”美满两级管理系统体例。学校根据产业学院发展必要,有挑选性地向产业学院放权,美满校院两级管理系统体例机制。人事方面,将教职工岗位聘任、教职工考核和支出分派等权力逐步下放。财政方面,除了对二级学院的一般拨款外,设立产业学院扶植专项经用度于校区基建维修和日常运转,指导产业学院创建创收、捐赠与资本有偿使用制度,以多渠道张罗办学经费。事件方面,学校除保留规划制定、专业调解、招生存划编制、重大项目审批等权力外,其余如招生、专业扶植、人才培育种植提拔事权均应放尽放。

    另一方面,健全教职工“下县”工作鼓励系统。一是设立专项津贴,面向县域产业学院教职员工发放交通、驻校等工作津贴;二是工作量计算上浮,对县域产业学院教师完成的技术服务和职业培训等工作按上浮10%的标准计入工作量;三是职务职称提升倾斜,在县域产业学院工作的学校中层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升,一样平常管理人员工作到达划准时候无须竞聘而间接提升职级,教师完成划定教授教养工作量退职称评审中可顶替一篇焦点论文;四是多方强化保障,设立校区管理办公室,赓续改进县域产业学院的基础设施、教授教养条件和生活保障。(张启富)

    发布于:北京市
    1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