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千里乌蒙山脊托起层层云雾,在海拔2900米的云贵高原之巅,和风过境,留余清冷。
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六盘水,依附1400米至1900米垂直海拔落差与亚寒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在低纬度与高海拔的奇异平衡中,孕育出夏季均匀气温19摄氏度的独特气候。
从公开转向地上,从卖资源到卖天色,这座被中国景象形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金字招牌的乡村,以一个“凉”字为支点,构建起超过四季、融合三产的避暑经济系统,重塑乡村气韵。
气候资源的代价醒悟
转型,始于对气候代价的重新定义。
从一个IP到一个节庆,朱德贵见证了这一系列的变迁。
2004年,时任六盘水市景象形象局局长朱德贵伏案翻阅着积年景象形象资料,“响应市委、市当局‘乡村品牌形象’招呼,各单位都在挖空心机探求好主题。”
“六盘水的特性、优势就在炎天,必需把这个特性推荐出去!”经过大量数据资料阐明,六盘水市景象形象局提炼出外地气候几大优势——气候宜人、夏季滋润、紫外线辐射适中、空气清爽、气候资源优势凸起……
2004年3月31日,“凉都”这一提法正式肯定。同年,首届凉都·六盘水消夏文明节举行,初次打出“凉都”乡村新咭片。
睁开盈余 71 %为进一步论证“凉都”这一提法,六盘水建立“凉都·六盘水”课题组,将六盘水本地与天下景象形象台站同期30年的景象形象资料举行比拟阐明——“六盘水气候资源具有很多独一性”。
随后,一个大胆想法产生,在“凉都”前面加上“中国”。向着“中国凉都”这个方针努力,重新定位、充实材料……得出结论:六盘水兼具“凉爽、舒适、滋润、清爽、紫外线辐射适中”的气候特性。
2005年8月12日,中国景象形象学会向六盘水市当局发表了“中国凉都·六盘水”证书。六盘水成为我国首个以气候特性定名的乡村,正式将“凉”当作乡村文明咭片,推向天下,走向世界。
产业转型的绿色突围
认证只是起点,真实的蜕变来自对传统产业的“刮骨疗毒”。
其时“吃煤饭”“念煤经”的六盘水提出,解脱“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走出“净化、治理,再净化、再治理”的怪圈。
以建设天下产业转型升级树模区为引领,六盘水围绕“立足煤、做强煤、不惟煤”,实行产业倍增行动,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革升级,牢固发展煤电特色优势产业;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强大,出力构建大批固废综合行使产业布局。
“黑转绿”在六盘水的发展基因:该市6家燃煤电厂17台燃煤发机电组中,13台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革;4个市(特区、区)生活垃圾悉数焚烧发电,完成“零填埋”;2024年,六盘水市中央城区全年无PM2.5净化天色……
今日的六盘水,以山为骨,以水为魂,华丽回身。既有产业的时代特性,也有旅途上的诗和远方;既有烂漫多彩的人文风情,也是近悦远来的投资沃土。
产业筑基,文旅添劲。与气候“搭台”相随的是经济“唱戏”八面风来。这些年,借助平台大招商,促成合作大发展,资金流、信息流、人材流超过山海,潮涌乌蒙。产业乡村六盘水,在转型发展中展现新风采。
乡村IP的持续生长
2004年,六盘水初次举行消夏文明节,初次将发展目光聚焦在气候资源与文旅资源上。此后,每年炎天,六盘水都会发出“清冷邀约”。
夏季国际马拉松比赛、国际滑翔伞邀请赛、世界鞭陀大赛等一个个有影响力的赛事接续举行,吸收赛事兴趣者跨山越海奔赴六盘水;乌蒙大草原、牂牁江、野玉海等景区景点敞开大门,喜迎八方来客……
相遇于炎天,也在每一个夏日相聚。“康养胜地中国凉都”沉淀为乡村IP,“相约凉都·高兴避暑”从一个节日延展成一整个炎天的欢腾……中国凉都,火热出圈。
2020年,“消夏文明节”调解升级为“消夏文明避暑旅游季”。从“节”到“季”,一字之差面前,是六盘水贯穿四季的“文旅+”多产业融合、全域旅游发展之道。春有百花秋有叶,夏有冷风冬有雪,六盘水冲破季节限定,立足旅居乡村定位,从夏季首选迈向四季咸宜,聚焦“吃住行游购娱”,以新场景、新玩法、新业态满足游客四季需要。
5月5日至10月8日,2025年中国凉都·六盘水避暑季履约而至,以清冷赛事、清冷文明、清冷旅居为钥,解锁凉都夏日的N种翻开方式,构成“周周有亮点、月月有特色、处处有清冷”的文旅新场景。
20年前,六盘水用“凉”字撕开产业乡村的刻板印象。20年后,这座城以“凉”为帆,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尚宇杰)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