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综合央视、羊城晚报 美国前总统拜登办公室18日揭橥声明说,拜登被诊断患有侵袭性前线腺癌。根据声明,拜登的泌尿零碎症状近来不断加重,经医生搜检发明一处前线腺结节。16日,拜登被诊断患有前线腺癌,癌症已散布至骨头。这一消息再次将前线腺癌这一威胁男性健康的常见肿瘤推至公众视野。作为发达国家男性肿瘤发病率首位的疾病,近年来跟着我国社会生齿老龄化加重,其发病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前线腺癌的发病率和逝世亡率存在显着种族差别,这一特性正引发医学界的深入研究。
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18日在社交媒体上说,听说了拜登的诊断结果,感到很难过。他向拜登及其家人致以最好祝贺,祝拜登早日康复。
发病率差别大
亚洲人群风险显著低于欧美
数据显示,前线腺癌在中东方国家男性中高发,但不同种族间的发病率差别悬殊。研究显示,非洲裔美国人和欧洲白种人的发病率远高于亚洲人群。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前线腺癌是美国患癌男性逝世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除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之外最常见的癌症。据预计,美国每8名男性中就有1人被诊断出患有前线腺癌。
展开剩余 83 %2021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称,美国当年新增前线腺癌病例23万例。美国癌症协会(ACS)预计,2025年将新增31万例前线腺癌病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教授古迪透露表现,前线腺癌的发生主要有三大因素:(1)年龄:年龄越高,发病率越高;(2)人种:不同人种发病率不同,如加勒比地区,美国黑人、犹太人的前线腺癌发病率会比亚洲人高;(3)家族遗传:前线腺癌中,家族遗传约占1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前线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北欧和西欧、加勒比、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和南部非洲。最低的是亚洲和北非。
尽管亚洲国家缺乏零碎的前线腺癌筛查被以为是部分原因,但研究发明,纵然在美国等医疗系统完善的国家,亚裔移民的前线腺癌发病率仍显著低于黑人和非西班牙裔白人,且预后更佳。这注解种族差别背后存在更深层的遗传或环境因素。
基因差别主导医治回响反映
不同种族用药效果大不同
《白人、黑人和亚洲人前线腺癌患者药物代谢差别的综合特征分析》一文揭示,不同种族前线腺癌患者的基因特征存在显著差别。
通过对485例患者(含415例白人、58例黑人、12例亚洲人)的转录组学、表观基因组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发明:黑人在药物代谢,多西紫杉、阿霉素等细胞毒性医治耐药性及内分泌医治抵抗方面比亚洲人更显着;白人在药物代谢,对顺铂、阿霉素等细胞毒性医治阻力及内分泌医治抵抗性高于亚洲人,且部分指标耐药性高于黑人。
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最新研究也指出,中国前线腺癌患者的基因组变化(如41%的FOXA1突变频率)与东方患者差别显著,强调了“基于种族遗传背景的个性化医治”的重要性。
家族遗传风险突出
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翻倍
为甚么前线腺癌的发病率会逐年升高?这与其具有显著的遗传易感性有关。2025版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指南新增“家族性和遗传性前线腺癌”界说:同一家庭连续三代有≥3例前线腺癌患者,或出现≥2例且发病年龄小于55岁的患者,即属于遗传性前线腺癌,其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研究注解,这类人群患前线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倍,患早发性前线腺癌的风险达3.93倍,致逝世性前线腺癌风险为2.21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教授黄健透露表现,近年来,医院接诊的患者大部分都是通过PSA(前线腺特同性抗原)的搜检,即前线腺特异抗原升高而发明肿瘤的。另有一些患者是因为看其他疾病,发明PSA升高,后进一步搜检确诊前线腺癌。恰是由于前线腺癌有遗传性,因此他发起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PSA搜检,而有前线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初次筛查的年龄可提前到45岁。
癌谱数据敲响警钟
前线腺癌发病率增幅超10%
近十年来,中国前线腺癌的发病趋势呈现出显着的增长态势。根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公布的数据,2015年至2022年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前线腺癌的发病率由10.2/10万上升至18.6/10万,2000年至2018年间的年均匀变化百分比为7%。这种增长趋势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齿老龄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前线腺特同性抗原(PSA)等前线腺癌筛查方式的普及应用。
在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扬周浙江启动仪式上,浙江省最新癌谱数据显示,全省癌症发病率较之前增长9.68%,个中前线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瘤和肺癌发病率增幅超过10%,前线腺癌增幅最显着。癌症逝世亡率比较稳定,男性前线腺癌和女性乳腺癌逝世亡率增幅超过5%。可见,尽管现在我国前线腺癌发病率仍低于欧美,但跟着饮食结构变化和老龄化加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前线腺癌防控形势日趋严峻。
在健康生活方式上要淘汰高脂饮食,增加运动,降低环境风险因素影响。
总之,前线腺癌的种族差别揭示了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复杂相互感化,而我国发病率的上升更提示需加强早期筛查和精准医疗布局。跟着研究的深入,“因人而异”的防治策略将成为未来对抗这一男性健康“杀手”的枢纽。
链接
早期症状隐蔽小心这些危险旌旗灯号
本报综合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5月19日公布提醒,在老年男性的健康范畴,前线腺癌是个“隐匿杀手”。
早期前线腺癌就像个悄无声息的“潜伏者”,绝大多数患者没有显着的不适,身体也几乎不会发出“警报”。定期体检是“对抗”前线腺癌的枢纽防线,特别是前线腺特同性抗原(PSA)和直肠指检。
当前线腺癌进一步发展,肿瘤开始慢慢长大时,排尿也会感到困难。要是尿路梗阻情况严峻到极点,还会引发尿潴留,膀胱里的尿液排不出去,肚子胀得鼓鼓的,疼痛难忍,这时候候就只能紧急就诊,通过导尿管把尿液引流出来。血尿则是膀胱肿瘤和前线腺癌进展期的一个重要“旌旗灯号”。
而当前线腺癌发展到早期,癌细胞转移至骨骼,患者大概会感受到一种刻骨铭心的骨痛,它大概出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像腰骶部、臀部、髋部、骨盆、胸骨、肋骨等部位最为常见。要是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同时还伴有体重加重、乏力等症状,就要高度警惕前线腺癌骨转移的大概。
除了向骨骼转移,前线腺癌早期癌细胞还会“盯上”淋巴结,把这里当成“新据点”。当癌细胞转移至淋巴结时,淋巴结就会像一个个“小鼓包”肿大起来,这其实是身体免疫零碎发出的“旌旗灯号灯”,提示病情已经不容小觑。
腹股沟淋巴结和盆腔淋巴结是最简单受到波及的地区,还大概伴有疼痛或者压痛。肿大的淋巴结若是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或者淋巴管,还会引发一系列继发症状。比如压迫淋巴管会致使淋巴回流不畅,引起下肢水肿,患者会发明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皮肤紧绷发亮;压迫神经大概会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等不适。
所以,傍边老年男性发明腹股沟或者盆腔淋巴结莫名肿大,且清除了感染等其他常见原因时,一定要把前线腺癌纳入思量范围,及时完善相干搜检,弄分明背后的“始作俑者”。
到了前线腺癌早期,患者会逐突变得贫血、消瘦、体温持续在38℃左右、下肢水肿。可通过手术、放疗、内分泌医治、化疗、靶向医治等综合医治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公布于: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