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黑土地,春耕合法时。在吉林,盐碱地改形成水田,村民旋耕打浆,着手插秧;新建高标准农田,大型智能化农机精准播种;一家家合作社里,大家经过智慧农业系统查看春耕进度;一片片水田里,稻鱼共生、生态种养……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吉林要以进展古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美满强农惠农富农支持轨制,兼顾进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吉林切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围绕“千亿斤食粮”产能建设工程,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力良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应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应体系,努力实现食粮临盆面积稳、单产增、品质优。
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再增良田万顷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陶家屯镇马家店村,合鑫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为免耕播种机加入肥料(2025年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大安市龙沼镇兴学村,稻田波光粼粼,一眼望没有到边。种粮大户张柏松正驾驶农机在田里插秧。这几年,兴学村周边荒凉的盐碱地逐渐被改形成稻田。
今年张柏松流转了112公顷新稻田,他还特地增施了无机肥来进步肥力。“村子周边增加了五六百公顷稻田,每一年能增加七八百万斤食粮供应。”他说。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翔宜说,保障国家食粮安全的基础在耕地,吉林以进展古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打好良田基础,当好国家食粮稳产保供“压舱石”。
吉林西部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田主要漫衍区之一。近年,吉林认真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实施了100余个盐碱地治理项目,新增耕地80余万亩,可实现食粮年减产近10亿斤。
在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中化环境修复(吉林)有限公司育苗基地,两位工作职员在查看稻苗长势(2025年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孙鹏程摄
一批涉农企业正到场到吉林盐碱地治理项目中。在大安市龙沼镇的中化环境修复(吉林)有限公司育苗基地,200余座大棚的稻苗分发着阵阵清香气扑鼻,这些稻苗正在被移植到周边新改造的稻田里。
“今年我们另有6万余亩的盐碱地改造和低产田改善项目,未来这些土地都将成为高产田。”该企业总经理马亮说。
近年来,吉林聚焦进展古代化大农业,加快促进“千亿斤食粮”产能建设工程,把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作为连续加强食粮供应保障本领的紧张办法。
今年地方一号文件提出,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食粮产能提升任务。吉林促进盐碱地改造的同时,正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发掘良田增粮潜力。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旭日坡镇东兴村,公主岭市军平栽培农场农民驾驶农机整理土地,为春耕做准备(2025年4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春耕前,吉林中部食粮主产区各地打井、上电、抛洒无机肥,高标准农田建设炽热。这几天,在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猴石村,村民回凤楼正驾驶着“小四轮”在新修的机耕路上穿梭,输送种子、化肥。田间,拖拉机牵引着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
已往,猴石村田间的机耕路是一条条土路,沟渠边的农田也因雨水冲刷而被腐蚀。公主岭农业农村部门利用国债项目加快兴修高标准农田,为该村修缮了6公里沟渠,铺设了4.2公里机耕路。
今年,施工企业又为全村耕地增施了一层无机肥。回凤楼说:“农机进地方便了,耕地也更肥沃了,一般年景下,产量肯定能进步。”
稳面积,提单产。吉林正在实施耕地无机质提升行动,推行保护性耕作、增施无机肥等一系列黑土地保护技能,强化黑土地保护利用和退化耕地治理。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陶家屯镇马家店村,合鑫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旋耕机为播种做准备(2025年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今年,吉林食粮播种面积预计凌驾9000万亩,力争年内新增和改善水田17.8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推行保护性耕作4000万亩,全方位夯实食粮安全基本。
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智慧种地更高效
农业古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古代化。往常的吉林黑土地上,一批批智慧农业装备正驰骋田野,高效精准完成春耕临盆。
在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永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批示调理中心,大屏幕上能实时查看土地耕种进度和土壤状态(2025年4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孙鹏程摄
在四平市铁东区小塔子村,永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任人王大勇在办公室操作着“吉农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管理系统。大屏幕上,近千公顷耕地中每块土地的信息一目了然,播种机在哪作业,播种进度、质量如何,都能实时查看。
“村里土地多,地块之间差异大,已往全靠两条腿,现在有了智能装备,坐在办公室就把活干了。”王大勇说。
吉林正展开数智赋能大田作物单产提升试点树模建设,经过加快玉米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和平台建设,推动农业临盆经营主体数智化转型升级。
现在,王大勇在拖拉机上装置了主动导航系统,实现农机无人驾驶作业。“已往1000公顷地要20多个农机手,现在仅需5个人。”他说。
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古代信息技能进展智慧农业,是吉林古代化大农业的进展方向之一。吉林加大“优机优补”力度,支持企业研发制造智能农机装备,一批高端拖拉机、播种机、农业物联网装备没有断普及应用。
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双子生态农业开辟有限公司,用于分析温湿度、土壤肥力、风速等信息的智慧装备矗立田间(2025年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孙鹏程摄
在松原市乾安县的大遐农场,卫星导航拖拉机、高精度免耕播种机、水肥一体化装备等装备正保障数万亩农田在20多天里完成春耕临盆;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双子生态农业开辟有限公司,稻田里智能杀虫灯、主动化灌排水装备让人用手机就可以轻松操控田间管理……
作为促进“千亿斤食粮”产能建设工程的紧张办法,吉林连续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加快打造数字农业管理平台,给农业古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依托“吉农云”平台,吉林正建设一批智慧农业树模基地和“数字村”,让农田管理实现“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让手机成为“新耕具”,数据成为“新农资”。
2024年地方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因地制宜进展农业新质临盆力。
现在,吉林已建立智慧农场60个,全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94.7%。今年,吉林将加快玉米、水稻等6个省级育种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农机研发制造推行应用一体化试点树模,拓展农业农村数字赋能应用场景。
种养连系、多元供应:蹚出绿色农业新路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百折没有挠走绿色进展之路。
在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质料(玉米)标准化临盆基地,田野里农机穿梭。
这个临盆基地施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农药和化肥进行绿色防控,覆盖梨树县200多个村、8万多户农户,成为我国高品质玉米的紧张临盆基地。
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大遐畜牧场,播种机在黑土地上播种(2025年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孙鹏程摄
基地内的梨树县青堆子村,农户正应用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黑土地保护技能,波动玉米产量,进步玉米品质。该村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将牛粪堆沤发酵成粪肥还田。“化肥逐年减量,今年扩大鲜食玉米栽培,高品质玉米愈来愈多。”合作社担任人韩凤香气扑鼻说。
现在,吉林省一些产粮大县正积极扩大绿色、优良食粮作物供应。全省已建立全国绿色食品质料标准化临盆基地20余个,覆盖400余万亩耕地。
今年,吉林在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食粮稳产丰产的同时,兼顾进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应体系。
在吉林西部,一些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正探索一条绿色轮回、种养连系的生态轮回农业新路。
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岔路河镇团结村,永吉县鑫丰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操作农机进行水稻育苗工作(2025年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在大安市团结乡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树模区,信达农业进展有限公司的1万余亩稻田正抓紧进行绿色、无机水稻插秧。
稻田周边,企业建起了无机肥加工厂,豢养着鸭、鹅、猪等畜禽。公司担任人王千士介绍,春耕前,把发酵好的粪肥抛洒进田里,插秧后,再把蟹苗、鱼苗、鸭雏陆续放入田间。
蟹、鱼、鸭在稻田里吃草、吃虫,为稻田施肥。生态种养的临盆方式,让稻田远离了杀虫剂和农药,产出高品质大米的同时,还劳绩稻田蟹、稻田鱼、稻田鸭。往常,这家企业建起古代化水稻加工厂,注册了品牌,经过延伸产业链条,高品质大米畅销全国各地。
吉林省经过绿色栽培、生态养殖,开辟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农业进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起粮经饲兼顾、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领悟、农文旅融会的古代墟落产业体系,努力把农业建成古代化大产业。
白山松水,沃野千里。国之粮仓,重任在肩。刘翔宜说,接下来,吉林将建立省级古代化大农业树模园区,建立万亩食粮临盆技能集成树模基地,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县乡布局,引发明代农业产业进展“活力细胞”。
笔墨记者:宗巍、薛钦峰、孙鹏程
视频记者:魏蒙、薛钦峰、王竹艾
海报设计:代云鹤
兼顾:郁琼源、吴建路、李逾男、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