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原标题:从外资企业“龙江行”看老工业基地全球合作新图景
当雀巢咖啡的醇香浸润黑土地的肌理,当凯斯纽荷兰的农机轰鸣声响彻三江平原,当沃尔沃汽车的绿色科技驶向龙江的创新赛道,一场关于开放与发展的深层对话,正在龙江大地上悄然睁开。
5月16日,由中国贸促会与黑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外资企业“龙江行”活动,60余家外资企业、在华商协会及机构代表齐聚一堂。这场看似寻常的政企交换,折射出老工业基地在新时代的转型伶俐与开放大志。
外资企业“龙江行”走进企业考察
破除“投资不外山海关”的迷思
长期以来,“投资不外山海关”的刻板印象曾让外界对西南的发展发生误读。但数据是最有力的“破冰者”。2024年黑龙江使用外资新设立企业同比增进68.5%,现实使用外资增进11.8%。
睁开剩余 84 %哈尔滨本就是一座因中东铁路修建和松花江通航而兴起的城市,其开放基因是与生俱来的。
从1987年首家来黑龙江投资的外资企业瑞士雀巢集团落地,到往常泰国正大集团、意大利凯斯纽荷兰集团等跨国巨头的深耕,黑龙江用近40年的时候证明:这里从来不是开放的“边缘地带”,而是跨国企业布局西南亚的“战略支点”。
正如加拿大加中贸易理事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David Perez-Des Rosiers所言,黑龙江与加拿大在地理禀赋、家当结构上高度相似,同为南方资源大省,同具冰雪经济潜力,从家当逻辑来看,这为双方在生物科技、农食品加工等领域创造了天然合作基础。
中国意大利商会副秘书长Federica Viggiani固然是第一次来黑龙江,但她坦言,通过今天的会议,对黑龙江省的家当优势有了更全面的相识,特别是在有机农业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冰雪旅游等领域,这些正是意大利企业寻求合作的重点方向,一幅中意企业合作的蓝图已经逐渐清晰。
与会人员在现场交换对接
是“政策洼地”更是“家当高地”
恳谈会后,企业家们带着对黑龙江的全新认知,先后离开了凯斯纽荷兰工业(哈尔滨)机械有限公司、益海嘉里(哈尔滨)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百威英博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和哈尔滨英才快餐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考察。
在益海嘉里(哈尔滨)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华说,深耕龙江二十载,我们深入感觉到了从各部门“最多跑一次”向“一件事最多跑一次”的转变,体味到了政府打造跨业务、跨部门、跨平台、跨层级、跨地区的整体服务,投资项目审批减环节、简流程、压时限、提效率。省市区三级政府也建立了包保机制,会采用“一对一”“点对点”的服务。此外,政府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企业投资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政府补助,真正完成了“既有真金白银,也有精准服务”。
一路参观,一路相识,一路思考。
从此次外资企业“龙江行”活动中,可以感觉到,外资企业的存眷点早已超越单纯的政策优惠,转而聚焦家当生态的完备性与创新动能的连续性。
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中国区总裁韦朝贺直言,作为一名西南人,我一直存眷着黑龙江的发展。这里有丰富的风景资源,我们希望可以联动集团旗下的能源公司,探索“新能源+储能”项目,携手打造“中外碳中和示范区”。
碧迪医疗大中华区副总裁李平看中了黑龙江在人材储备方面的优势,希望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的合作,探讨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孵化落地等问题,助力黑龙江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央。
当外资企业将目光从短时间政策转向长期家当价值,龙江的“洼地效应”正转化为“高地引力”。
参观益海嘉里哈尔滨工厂
从“招商引资”到“共生发展”
从雀巢、正大、凯斯纽荷兰等企业的发展轨迹中,不难发现龙江开放的深层逻辑:不是单向度的“引资”,而是双向赋能的“共生”。
瑞士雀巢集团自1987年在哈尔滨市双城区设立中国大陆第一家工厂以来,一直深耕哈尔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推进转型进级,企业生产规模和效益水平不断提拔,已完成从单一乳制品工厂到带动家当链上卑鄙家当集群的跨越式发展。
泰国正大集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外资企业,在黑龙江布局深远,投资包括现代化养殖基地、饲料厂及农业合作项目,构建“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助力龙江食粮转化与畜牧业进级,是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合作伙伴,既激活了本地农业资源价值,又完成了企业全球化布局。
10年前,凯斯纽荷兰投资2.5亿美元在哈尔滨设立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农机生产基地。到2024年,凯斯纽荷兰哈尔滨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及主营业务支出同比增进15%左右。这背后是企业扎根黑龙江,连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进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产品的进级迭代,助力黑龙江完成作物增产、收获减损,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增收。
这种“扎根式发展”,印证了龙江营商环境的迭代进级——从早期的土地、税收优惠,到往常的供应链美满、法治环境优化、产学研协同,形成了“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生态闭环。
参观百威哈尔滨啤酒
以开放之姿链接全球
正值春播时节,接下来几天,外资企业“龙江行”还将走进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地考察。他们不仅会在沿途看到大江河、大湖泊、大森林、大平原、大湿地,还将看到肥沃的土地、富集的资源、大国之重器、科教之先辈。更将看到“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与“金山银山”的转化可能。
看中国地图,黑龙江位于中国最西南;看世界地图,黑龙江就是西南亚的要地,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
黑龙江的“向北开放”,早已超越地理意义上的“向北”,而是以开放姿态链接全球:向东可以拥抱大海,向西可以直抵欧洲,向北可以通达北极,向南区域合作寰宇宽广,这让地处中国最南方的黑龙江,成为全球家当链中的“活性节点”。
正如中国贸促会在活动中传递的旌旗灯号:外资企业“处所行”不仅是招商引资的平台,更是观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窗口。当龙江以“大美生态”“大国重器”“大开放格局”从新界说本身,外资企业的“龙江行”,实则是一场对未来的“投票”——投给老工业基地的转型韧性,投给开放型经济的生长潜力,更投给中国式现代化的多元可能。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西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西南是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中国加强西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那末再看今天这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企业家们的跨界假想将不仅是简单的家当承接,而是以全球伶俐激活本土资源,创造新质生产力,激发创新的“共生范式”。
正如兴安岭的红松,根系越深,越能抵抗风雨。黑龙江的开放之路将越走越实,风浪越大越能挺立潮头。(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记者孙铭阳)
公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