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正在长江湖北荆州段进行,浪花飞溅中,10万多尾中华鲟分批次放流到长江中,为长江中华鲟物种资本再做补充,进一步助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珍爱事情。
此次放流活动延续“中、青、幼”相结合的迷信放流策略,个中最大的体长有2.2米,年龄达到了17岁,相称于是中华鲟的壮年,健壮的体格可以或许更好适应长江庞大的水文环境。另外,此次放流的另有600尾1岁半到2岁的“少年”中华鲟和10万尾左右的中华鲟鱼宝宝。估计今年全年,荆州市增殖放流的中华鲟将达到100万尾。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是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珍爱的旗舰型物种,也是中国独有的古老珍稀鱼类,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等价值。
近年来,长江中的野生中华鲟数目稀少,且一连8年没有发现天然生殖活动。经过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增殖放流,来补充长江里中华鲟种群的数目已成为中华鲟珍爱的重要手段。根据科研机构2024年的监测数据,放流的5岁以上的中华鲟到达长江口的比例达到50%,约11万尾幼鱼通太长江口进入海洋,进一步证明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对野外种群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据相识,目前,天下共有中华鲟子一代约3000尾,个中荆州市保有中华鲟子一代人工群体1600余尾,占天下一半左右,成为“中华鲟宝宝”的摇篮。该批子一代中华鲟正在人工管护下健康发展,每年经过人工生殖,培养出保质保量的中华鲟子二代幼鱼,为中华鲟珍爱和延续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本保证。荆州市高度重视中华鲟珍爱事情,长期坚持开展中华鲟人工放流活动,近5年来,已累计向长江干流放流中华鲟子二代凌驾100万尾。
正在本次放流活动前,科研人员对部分中华鲟的背部安装了超声波监测装置,不会对中华鲟的身体造成伤害和疼痛。
后期将经过这些超声波监测装置,配合长江、近海的监测站,评价中华鲟正在中国近海海域分布情况,分析影响其野外存活及活动的主要环境因子,为中华鲟海洋生活史研究和下一步相干珍爱步伐的订定提供迷信依据。(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