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4 08:47:15
  • 阅读(9533)
  • 评论(46)
  • 为相应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招呼,厦门墟市美区以“垃圾分类进社区,全员到场创优美”为主题,于5月宣传周推出“线上+线下”深度融会的系列流动,通过趣味互动、精准笼盖和长效联动,打造垃圾分类宣传的“集美样板”,让绿色理念浸润社区每个角落。

    六镇街“趣”分类:沉浸式体验激活到场热情

    在集美区侨英街道霞梧广场、杏林宁宝公园等六镇街的焦点点位,“垃圾分类互动游戏区”成为住民打卡热门。

    “垃圾分类大转盘”前,到场者迁移变化转盘回答分类成绩,答对3题便可兑换环保小礼品;“易混淆可回收物展现区”则通过展板直观呈现塑料奶茶杯、外卖盒等常见垃圾投放误区,住民正确投放5件及以上可回收物便可获赠小礼品,流动首日吸引超800人到场互动。

    展开盈余 74 %

    最具特点的“旧物兑换区”成为资源循环亮点。住民携带闲置桌椅、书本等旧物加入,不仅能兑换日用品,还为后续“可持续循环站”旧物认领流动积累了超100件物品。“用闲置玩具换了一提纸巾,孩子既学会分类又懂得节省,如许的流动很有意义!”现场住民李女士的反馈,折射出流动的民生温度。

    志愿服务“敲开门”:精准宣传买通“末了一米”

    宣传周时代,集美区组织“绿海鸥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敲门举措”。志愿者们携带分类手册和宣传品入户,针对社区住民重点讲授“厨余垃圾破袋投放”“大件垃圾预定回收”等实操知识,累计笼盖超10000户家庭。

    公交候车亭告白“全笼盖”:流动阵地构创建体宣传网

    为扩展宣传辐射面,集美区在全区几十个主要公交站点投放垃圾分类主题告白。告白画面以“集美圆素+嘉庚修建+分类场景”为设计元素,融入“垃圾分类齐到场,绿色低碳新时髦”等标语,日均触达人流量超10万人次。“每天等公交都能看到垃圾分类的宣传,潜移默化就提示我们日常平凡要记得做好垃圾分类。”通勤族王先生透露表现。

    长效机制“固根基”:从“周流动”到“常态化”

    宣传周时代,集美区同步启动“可持续循环站”筹备工作,设计每季度设立“旧物认领开放日”,将住民兑换的闲置物品收费提供应有需要的家庭,推动“资源循环”常态化。据介绍,集美区现在已开展2期“可持续循环站”旧物认领流动,40余件闲置的大件家具、生活电器、日用品等物品抖擞新效能。

    此外,集美区积极相应“全民线上垃圾分类挑衅赛”招呼结合6街镇流动宣传,动员各社区住民积极到场答题,形成“比学赶超”的热烈氛围。

    “集美区以‘社区为主阵地、群众为主体’的宣传模式,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变化。”厦门市垃分中央负责人评价道,“这种‘趣味化体验+精准化服务+平面化流传’的组合拳,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全民盲目到场的‘新时髦’。”

    从六镇街的热烈流动到公交车亭的持续宣传,从志愿者的敲门讲授到线上平台的指尖互动,集美区用创新举措让垃圾分类宣传周成为全民到场的“绿色嘉光阴”。随着“可持续循环站”等长效机制的落地,这场“绿色接力”正从“周流动”延长为“日常课”,为厦门建设高颜值生态城市注入源源赓续的“集美气力”。(来源:世界集美)

    发布于:北京市
    4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