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天津南站片区的阡陌轨道间,一列列货运列车频繁穿梭。自2024年7月1日首趟中欧班列鸣笛起程以来,天津国际陆港持续释放“枢纽+家当”协同效应,目前货物到发量已冲破4万吨/月,海铁联运占比达30%,循环经济业务量月增10%。
天津国际陆港构建联通京津冀的高效集疏运物流网络系统,打造海内、国际陆路货运新通道。
亮眼数据勾勒出这座“陆上桥头堡”正在京津冀协同进展中的崛起轨迹。由河北陆港集团投资建设的天津国际陆港,依托原华北石油物资供应站铁路专线改造而成,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仅用半年时间便完成从规划落地到稳定运营的华丽回身。
南站赋能 盘活陆港“黄金通道”
以天津南站为焦点枢纽,区域进展活力正持续迸发。位于南站片区的天津国际陆港,更是依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正在物流运输、家当协同等领域释放出巨大的进展潜力。
展开剩余 76 %正在这里,京沪线干线延长的3条铁路专用线,逐日吞吐着来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宗货物。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家当区的3000吨废钢经铁路专列运往唐山;内蒙古乌兰察布的玄武岩砂石料通过“公转铁”抵达天津,依托京津冀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基建工程络绎不绝输送原料;从本地运来的2万吨纯碱不但供应南站周边的玻璃家当集群,还通过海铁联运经天津港远销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沿着班驳的铁轨回溯,这里曾是服务华北油田数十载的物资运输专线。跟着油田产能结构调解,500余亩土地逐渐“沉寂”。2024年,河北陆港集团“叫醒”了这片土地的奇特代价,一场“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的改造工程就此展开:通过与铁路部分创新实施“地企共建”模式,3条专用线归入国铁运输网络;经由电气化改造、轨道升级等举措,单条线路载重能力大幅提升,完成了闲置资源向高效产能的华丽蜕变。
“我们正在京津冀进行陆港集群结构,最终敲定南站片区,因为这里处于京沪铁路大动脉,货运通晓性强,同时作为天津东北部重要的铁路货场,场地开阔、铁门路麋集,有着无可对比的先天条件。”天津国际陆港总经理郭春宁说。
作为河北陆港集团重点打造的京津冀陆港集群枢纽节点,天津国际陆港负担着联通区域物流网络的重担。今年以来,废钢循环、矿石“公转铁”、纯碱海铁联运等新业务赓续拓展,充分施展了铁路运输能耗低、运量大的优势,形成了“旧资源—新通道—高代价”的转化链条。
“与公路相比,铁路运输成本低落15%至20%,不受极度天气影响,运力富足且稳定。”郭春宁报告记者,近几个月来,废钢运输量稳步爬升,“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模式不但破解了传统公路运输的能耗困难,更让相关企业获得了稳定的低成本原料供应,完成跨区域家当合作共生。
量质双升 多式联运买通双循环通道
正在天津港南疆码头,一批从本地运抵天津,又从天津国际陆港转运至码头的货物正吊装上船。2024年以来,通过该通道发运的货物已达2万多吨,完成了“本地工场—陆港集货—海港出运”无缝衔接。针对海外客户需求,天津国际陆港量身定制铁海联运方案,每个月开行专列,推出“保税仓储+定制班列”服务,助力国际班列开行量增长。
与此同时,海内班列业务量也正在赓续爬升。依附天津南站的区位优势,天津国际陆港的海内班列如统一条条经济动脉,将京津冀地区与海内各大经济板块精密相连。
今年以来,为响应国家提出的有效低落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招呼,天津国际陆港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经济区对接,着手开通铁路快线,拓展海内物流网络。郭春宁报告记者,估计年内将开通从天津到无锡南和姑苏西的铁路快线,可以完成“当天发、当天到”,单箱成本较公路低落30%,重点服务长三角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家当。
“我们不是单纯的货物中转站,而是家当链的组织者。”郭春宁举例,为天津赛达工业园乙酸乙烯酯企业计划的“厂港直连”方案,完成了从生产车间到陆港的“零仓储”运输,单批次物流时间大幅紧缩。
伶俐赋能 家当协同共破进展暗码
正在陆港繁忙的装卸现场,新能源无人驾驶车正按照智能调理系统指令往返作业。这是天津国际陆港与同样落户南站片区的经纬恒润公司合作打造的伶俐物流试点场景。这类“物流枢纽+科技企业”的共生模式,为本地科技企业提供了应用场景,更助力传统物流迈向智能化。
放眼望去,天津国际陆港新拓展的500余亩用地上,一幅“枢纽经济”的蓝图正加速落地:高台库将于年底建成,完成“叉车直装火车”;经营“空铁联运”试点,索求无人机配送、航空快件分拨等新业务,助力低空经济与家当集群融会,打造“天上无人机配送、地上无人车接驳运输、轨上货运班列通晓全国”的立体物流网络;海关监管场所、保税物流仓库等焦点配套项目即将落地,估计2025年底仓储能力提升10倍,年吞吐量冲破200万吨。
从废钢循环到伶俐物流,从低空经济到空铁联运,天津国际陆港以枢纽功效激活家当协同,用创新模式畅通双循环通道,产城互动、港城融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进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