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5月21日电 题:办旅游、开民宿、采山珍:小兴安岭林区群众吃上“生态饭”
新华社记者姜思妮
青山含黛,绿水如眸。五月的小兴安岭,白桦抽新枝,红松叠翠浪,宛若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正在世人眼前。
曾经,伐木取材、“背景吃山”是位于小兴安岭腹地黑龙江省伊春市群众赖以生存的方式。如今,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伊春人办旅游、开民宿、采山珍,吃上了“生态饭”,正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故事。
闲逛五营红松林海景区,清爽潮湿的空气裹挟着草木芬芳扑面而来,每一口呼吸都饱含着负氧离子的奉送。石头上,数十种动物依石而生、文明生长;松林里,花栗鼠不时“现身”,显示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生机。
5月14日,正在位于伊春市的五营红松林海景区林间活动的花栗鼠。新华社记者姜思妮 摄
展开盈余 70 %“这是云杉,和它‘握手’不疼;那个是冷杉,和它‘握手’可要谨慎点。”五营红松林海景区副总经理崔健华向游人介绍,话语间的熟稔,展现出伊春人对森林的深厚情感。兴致盎然时,他还会现场表演森林号子,那激昂的号子声,诉说着林区的变迁,也见证着伊春从“向林索取”到“与林共生”的变化。
如今,伊春的森林笼盖率已攀升至83.8%,23个自然保护区、7个地质公园,构筑起坚固的生态屏障,让这片土地成为众多野生动动物的家园,也让“中国林都”森林游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生态的良好根基,为家当发展奠基了坚固基础。伊春驻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民宿家当和林下经济,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走进铁力市年丰朝鲜族乡的“岭尚十年”民宿,处处充满诗意。这里,当局投资建设硬件设施,企业担任内容植入和市场化运营,二者携手合作,打造出独特的旅游体验。每晚的小兴安岭文化分享会、充满趣味的森林骑行、浪漫的星空观测,还有加入桦树汁的特色咖啡,吸收着八方游客,让民宿经济成为乡村复兴的新引擎。
5月16日,正在位于伊春市铁力市年丰朝鲜族乡的“岭尚十年”民宿咖啡店内,员工正正在制作咖啡。新华社记者姜思妮 摄
与此同时,伊春还加速发展林下经济。如今,24家桦树汁企业开辟出涵盖食物、日化等领域的5大类180余款产物;黑木耳家当也不断延伸链条,从传统种植向抑菌涂料等衍生产物拓展;野生蓝莓、刺五加等特色资源,更形成了“九珍十八品”品牌矩阵。曾经单一的林业家当,如今已发展成多元共生的绿色家当集群,为伊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生态美了,家当兴了,伊春人的生存也甜了。
正在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溪水林场,刘养顺家的农家乐飘出阵阵饭香。回忆起往昔,刘养顺感触万千:“以前靠伐木为生,收入低,生存难;如今,守着这片绿水青山,日子越过越红火。”铁锅炖鲤鱼、排骨炖豆角,一道道特色好菜端下游客餐桌。旺季时,农家小院每天爆满,年收入超10万元。
5月15日,正在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溪水林场,民宿小院内种植的特色蔬菜。新华社记者姜思妮 摄
停斧锯换来绿意浓,护生态赢得百业兴,像刘养顺一家变化的故事正在林区还有不少。停伐后,林场修柏油路、建花谷,40余家民宿和农家乐串成“餐饮一条街”,曾经的伐木匠人,如今变身民宿管家、山货掌柜,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他们的笑容,是对伊春“背景吃山”新实践最感人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