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1 22:00:53
  • 阅读(11536)
  • 评论(15)
  • 近年来,云南省蓝莓产业快速崛起,成为全国水果市场的“新宠”。今年全国两会时代,云南省委书记王宁曾向媒体介绍:“现在在北京的超市中,蓝莓个头最大的,你不用看商标,一定是云南临盆的,口感最好的也一定是云南种植的。”

    在市场热度的刺激下,种植端的热情依旧澎湃。平和平静市是昆明市代管的县级市,一年多的时间,这里蓝莓种植面积从500多亩扩展到了2200亩。固然面积还不敷云南省的百分之一,也无法与红河、文山等主产区相比,但其背后却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一位在蓝莓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土专家”这样推断:平和平静将成为云南蓝莓产业的分水岭——中高海拔地区蓝莓种植范围、技术的冲破。为了蹚出这条路子,平和平静智岚星农业负责人朱凯在2024年拿出了8000株蓝莓苗举行试验。

    平和平静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唯一区别于其他产区的海拔、气候优势,也有先进的技术支撑,更有地方党委、当局以工业思维谋划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的坚决决议。当然,更关键的是蓝莓产业显现出强劲的联农带农效应,得到了泛博农民群众的支持。

    因地制宜走差异化门路

    云南的气候为发展高质量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前提。查阅平和平静市气候资料:中亚热带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季节温差不大,干湿度分明,平均气温14.9摄氏度。乍看上去,这样的气候并没有独特之处。可在专业的人眼里,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睁开剩余 81 %

    那位在蓝莓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土专家”,名叫丁帅。现在,他是平和平静智岚星农业蓝莓基地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气候优势前提可能很多时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对基地气温的监测时,发现夜间的一个时段,气温会出现骤降,最大温差达到6摄氏度,这是蓝莓甜脆口感的关键。

    对农业临盆来说,纬度、温差、光照、降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乃至起着决意性的感化。充分发掘、利用好这些前提,不仅可以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也能开启新的赛道,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

    朱凯对此也感触颇深,他说:“在平和平静种蓝莓,我们没有办法跟红河、文山、西双版纳等地竞争。但平和平静的中高海拔气候优势,让我们找到了一个‘时间差’,错开了省内其他地区蓝莓上市的高峰期。这是我们刚强发展的底气之一。”

    走访平和平静多家蓝莓种植企业,记者发现,除公认的气候优势,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是大家的共识。

    种蓝莓,先要解决土地的问题。对此,平和平静市委、市当局坚决淘汰老化、低产的梨园,调整种植布局,为蓝莓发展腾出空间。智岚星农业、英茂蓝莓、平和平静惠澳农业等种植企业,都受益于这一变化。

    此外,平和平静市对切合前提的蓝莓种植基地赋予一次性奖补资金,用于底子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支持水果(含小浆果)等本地农产品精深加工经营主体发展,对年度新增特色农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带动本地农户100户以上,户均增收1万元的精深加工企业、合作社,赋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

    不仅云云,平和平静市委、市当局和农业农村部门还将办事送上门,把问题解决在一线,为种植企业创造良好的做事创业环境。平和平静惠澳农业是平和平静市招商引资企业,在建设蓝莓基地设施大棚时,就遇到很多难题。企业负责人罗展东告诉记者:“当时在大棚施工时,几处电信通讯线路高度影响到了大棚施工,市里积极沟通协调电信部门,很快就解决了,我们没花一分钱。”

    标准化临盆育好果

    为了能种出高品质蓝莓,朱凯带领智岚星农业的团队,一入驻平和平静便拿出了8000株蓝莓苗做试验。“当时内心有底,大不了这8000株苗全部打水漂,我们重新再来。”朱凯说,脆、香、甜是一线城市消耗者追求的蓝莓口感,试验也是想从技术层面实现这一目标。

    在朱凯和其团队的精心呵护下,每一株蓝莓苗长势很好,抽枝、着花、效果,一粒粒丰满的蓝莓香气扑鼻,又甜又脆。试验的成功让朱凯信心倍增,古代化、智能化的温室大棚已同步开启建设,一期、二期工程种植范围将达到500亩。

    时下,走进位于平和平静市八街街道的智岚星农业蓝莓基地,工人在忙碌着将蓝莓苗移栽进基质盆,整齐地摆放在大棚里。这个大棚看似平平无奇,倒是目前云南省蓝莓行业最大的单体连跨式大棚,单个面积达5万平方米,相称于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这样的大棚,智岚星农业一期工程已建成4个,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朱凯说:“我们团队根据平和平静气候特点,设计大棚层高7.5米,并专门定制了外层新材料薄膜,确保光线折射率、透光度、散射、紫外线迷信适配。大棚内部采用铝箔材质内遮阳零碎,配置透风设施,可以或许精准调控光线和温度,有效解决灰霉病。这是借工业的思维做农业,要做出蓝莓标准化临盆的样板。”

    除“恬静”的发展环境,蓝莓还需要充足的营养。为此,智岚星农业建成了云南顶高最高的水肥一体化灌溉中央,引进以色列5G智能施肥零碎,配合两台4G施肥零碎,可远程精准控制全部蓝莓基地的水肥灌溉,确保蓝莓准确摄入营养物资,使花芽又多又好,果实丰满优质。

    种出高品质蓝莓,走高端门路,这是多个身处平和平静的蓝莓种植企业共同的想法。

    罗展东对记者说:“蓝莓正在实现零食化,但高品质大蓝莓依旧短缺。”为此,罗展东引进了以色列的滴灌设备,并购买了西班牙专利种苗,搭建了一套精准临盆体系。英茂蓝莓正动手建设追溯体系。英茂蓝莓项目经理何晓宏说:“把蓝莓的品质提升上来,才能立足市场。”

    高品质的蓝莓还需要市场的磨练。朱凯说:“今年,智岚星农业临盆的高品质蓝莓以高于市场零售价50元的标准销往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

    既带农增收又培养人才

    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平常是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最间接也最有效的增收方式。平和平静的蓝莓产业发展,也不破例。据统计,英茂蓝莓、智岚星农业等4家蓝莓企业,已创造就业岗位600余个,高峰期日用工量超300人。

    在智岚星农业蓝莓基地的大棚里,几位女工先在滴灌管上打孔,然后安装好滴箭再插入蓝莓盆中。“这工作不难,多干几次就熟练了。”一位女工对记者说,“在这里干活,每天能挣120块钱,还能照料家。前几天,村里有十多个姐妹在这里。”

    蓝莓产业大量用工集中在采收期,一般会持续3个月左右。近一段时间以来,平和平静英茂蓝莓基地已有180余亩进入采果期,每天的用工量保持在80人左右。何晓宏说:“这些工人都是周边村的村民。我们提前派出公司的人去学习采果技术,回来再手把手教会村民。”

    与一边拿土地租金,一边在基地务工赚钱的村民相比,朱凯对联农带农的事变则思量得更久远。前不久,智岚星农业和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平和平静校区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学院为基地培养两个班共100人的专业蓝莓产业发展人才。所有先生有6个月的课程需要在基地完成,每人每月工资2500元。卒业后,故意愿留在基地工作的,每月工资4000元。

    朱凯说:“这么干就是为基地培养高技强人才,他们未来会是基地种植管理端的班组长和带头人,每个人再带5个工人,那样的服从可想而知。朱凯保守估计,比及卒业会有80%的先生愿意留在基地干。”

    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不止于富农民,还能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平和平静惠澳农业与基地所在的金方街道思邑村商定,每一年为村集体提供每亩300元的土地管理费,一年算计14万余元。今年岁首年月,八街街道成功争取到中央衔接资金210万元,用于建设高原特色小浆果数字化种植基地。该项目与智岚星农业合作,预计实现村集体年均收益超30万元。

    此外,平和平静一些范围较小的蓝莓基地,还积极发展采摘体验游,形成“产业+旅游”融合新业态。据了解,2024年平和平静蓝莓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9600万元。(记者 郜晋亮)

    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