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1 19:06:37
  • 阅读(8338)
  • 评论(55)
  • 5月20日,长沙市岳麓区湘江科创基地内,郴州市汝城县与两家科技企业的一纸签约,搅动了一池“创业春水”——这个湘南县城把孵化器的触角伸向400千米外的省会长沙,用“飞地模式”托举起大学生的创业空想。

    签约现场(李凯 摄)

    签约典礼上,长沙顶材科技有限公司的防火涂层材料项目与中恒智储(湖南)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紧缩氛围储能装备项目率先“领航”。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李志诚的掌心还留着签约笔的余温:“在实验室埋头三年,往常技能能变成生产线上的火花,谢谢汝城县委、县政府的搭桥。”他所说的“搭桥”,是汝城县为创业团队量身定制的园区选址服务、政策扶持套餐,甚至县政府领导屡次带队到中南大学“挖宝”的诚意。

    此次孵化基地的成功落地将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多方资本,为大学生立异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撑。除了已签约的两家企业,3个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项目即将落笔,7支高校团队正排队对接。汝城(长沙)飞地孵化器负责人肖浪引见,“这些项目将在飞地‘孵化破壳’,将来要三五成群‘飞’回汝城。”他指着签约名单解释,全部项目都踩着汝城产业升级的鼓点——新动力、新材料、高端装备制作,恰与当地布局的产业链严丝合缝。

    睁开剩余 38 %

    签约现场(李凯 摄)

    “小县城留不住穿西装的,我们就让项目在长沙‘穿西装’孵化,等它们‘穿上工装’再回家!”湖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秘书长胡伟说道。正如他所言,岳麓山下的实验室里,大学生们正调试着周密仪器;罗霄山脉下的汝城产业园,政府已为新项目腾出数万平方米尺度厂房。

    据悉,汝城县已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为“飞地项目”护航,让大学生找到符合意向的创业舞台,将来还将把孵化器的“枝蔓”延伸至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这场从长沙实验室到汝城生产线的“接力跑”,正悄然改写着县域经济的立异基因。(李凯 陈安)

    发布于:北京市
    1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