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1 18:41:02
  • 阅读(1034)
  • 评论(46)
  • 在新疆轮台县草湖乡,流传着如许一句话:“有困难,找张涛,他比亲人还要亲!”这位皮肤黝黑的基层干部,用5年光阴扎根边疆村落,从可可桥村到阿克提坎村,他成了各族群众的“主心骨”。他是孤寡老人床前的“亲儿子”,是孩子们口中的“张爸爸”,更是民族团结路上不知疲乏的“播种人”。

    住进老人房 暖了老人心

    “赫依提大叔,院子我扫过了,桌上有早餐,一会你自己吃,我去下班了。”如许温暖的叮嘱,在草湖乡可可桥村,是张涛与赫依提·阿斯木老人之间日常的对话。

    2021年8月,初到轮台县草湖乡可可桥村任职的张涛,在走访中发明了77岁的赫依提·阿斯木老人的困境,老人独自生活,儿子远在外地,无人照顾。那一刻,张涛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他立即在老人家里支起一张床,经常来陪伴老人。

    张涛与孩子们合影 (轮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洗衣、做饭、收拾房子,这些看似平常的大事,张涛却做得细致入微。他知道老人喜欢吃馕饼泡奶茶,每天清早都市早早起床筹备;他了解老人爱听维吾尔族民歌,闲暇时就用手机播放给老人听。在张涛的悉心照顾下,原本闷闷不乐的赫依提老人渐渐有了笑容,逢人便夸:“张书记真是比亲儿子还要亲!”

    展开剩余 77 %

    2024年1月22日,赫依提·阿斯木80岁大寿。张涛精心筹备了生日蛋糕,为老人安排温馨的寿宴。当老人颤抖着双手切开蛋糕,眼眶湿润地说:“这是我生平吃的第一块蛋糕,太感谢你了!”那一刻,浓浓的暖意,在这跨越民族的亲情中流淌。

    张涛和同事为赫依提·阿斯木过生日 (轮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许的故事在草湖乡另有很多。70岁的阿卜拉·阿克拜戈老人,因儿子在县城事情无暇照顾,常常感到孤独。张涛得知后,立即调集村“两委”开会,决定由村委会担任为老人供应一日三餐,安排村干部轮番送饭。同时,他屡次与老人的儿子沟通,最终让他们允许每周至少回家探视一次。

    在张涛的提议下,驻村事情队和村“两委”制定了《可可桥村社会激励及福利制度》,加大对老年福利的支持。张涛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苏来曼·阿不都热依木抱病了,他带领村干部帮着打理菜地;帕提古丽·麦麦提身材不舒服,他亲自送她去医院搜检……他用点滴行动,解释着对老人的关爱,让尊老敬老的美德在村里蔚然成风。

    孩子住我家 点亮求学梦

    “孩子是故国的未来,更是可可桥村的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要优先考虑。”张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1年,赛比哈·塔伊尔到了上一年级的年纪,但她家离学校远,上学极为不便。张涛得知后,第一时间想到自己家距离县城小学很近,赛比哈要是住在自己家里,既能解决上学不轻易的问题,又能在进修上获得妻子的领导。他把这一想法报告妻子后,获得了妻子的大力支持。当天,张涛就将赛比哈接到自己家中,下午孩子就顺利走进了教室上课。

    为了让更多孩子不再为上学忧愁,张涛与村“两委”班子商议,优化了《可可桥村人材激励及福利制度》,为上学困难的学生供应经济补助,还完善了校外托管相干事宜,彻底解决了孩子们在进修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张涛书法小课堂教孩子写字 (轮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每到周末和假期,村委会大院就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地。张涛自掏腰包购置文字纸砚,开设书法小课堂,耐心地一笔一画教孩子们写字;组织趣味文明流动,激发孩子们的进修兴趣;领导孩子们写功课,为他们答疑解惑。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张老师”“张爸爸”。他清楚每一个孩子的喜好,知道迪娜热爱听故事,便在领导时穿插有趣小故事;了解佧米然·买买提痴迷恐龙,就找来相干书本玩具,还为他送去书桌。他的关爱细致入微,为孩子们的发展营造出充斥阳光与希望的环境 ,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张涛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可桥村的希望,他用自己的关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新岗续真情 大爱永流传

    如今,张涛虽已调任草湖乡阿克提坎村党支部书记,但他与可可桥村“家人们”的情谊从未因距离和岗位更改而淡化。9岁的迪娜热,以往每周下学都市跑去村委会找“张爸爸”,分享学校趣事,倾吐懊恼。进修上遇到困难,张涛总会耐心领导,直至她完整控制。在迪娜热的童年记忆里,“张爸爸”是无比紧张的存在。

    张涛脱离后,迪娜热每次回家仍会习惯性地去村委会,满心期待能再见到他,却总是失望而归。“张爸爸为甚么还不回来,我好想他。”孩子的期盼,时刻牵动着张涛的心。3个月后,他专程赶回可可桥村看望迪娜热,迪娜热兴奋得又蹦又跳,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愿松开。

    此后,张涛即使事情繁忙,也会定期回去陪伴孩子们。他去学校门口接迪娜热下学,带她参观西域都护府博物馆,陪她到场各类流动。在本年5月1日草湖乡举办的“塔河秘境·胡杨水乡”流动中,张涛带着迪娜热荡秋千、划游船。流动竣事后,迪娜热开心地说:“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写一篇爸爸的作文,我目前知道怎样写了。”看着孩子灿烂的笑容,张涛的眼眶不由湿润了。

    脱贫户伊敏·尼亚孜家3岁的儿子艾孜买提,第一次见到张涛就和他密切起来。每到周末,小艾孜买提就会跑到村委会找张涛,让他领导功课、陪自己玩游戏。有一次,艾孜买提上学时不小心被车撞到,张涛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到孩子安然无事,他悬着的心才落了地。那一刻,他眼中的关切与焦急,让伊敏一家深深感动。

    除了关爱孩子,张涛还时刻悬念着村里的孤寡老人。他为养老助餐中心的老人们送去节日慰劳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便携坐便器,为不克不及做饭的老人解决一日三餐。他用实际行动,解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在草湖乡的晨曦里,总能看到张涛忙碌的身影。他是行走的“暖心符号”,更是民族团结最活泼的注脚。当胡杨的叶子又一次染绿戈壁,当孩子们的笑声再次擦过野外,在这片热土上,爱正在发芽,团结之花正在恣意绽放。(李新芳)

    发布于:北京市
    4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