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1 15:17:52
  • 阅读(9486)
  • 评论(10)
  • 要以共治推动根治,避免网络平台成为恶意营销的温床

    四川成都警方通报,百万粉丝网红孙某为博取关注,故意正在网络平台发布自杀离世等虚假信息,冒充亲朋正在评论区跟评,因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次序被立案调查。

    冒充外卖骑手带年幼女儿送外卖,谎称正在法国捡到国内小学生寒假功课、自愿嫁人遭遇家暴……部分网红恶意营销博流量,用以假乱真的策划脚本,让公众情绪成为可操控的牟利对象。

    网络平台一旦形成恶意营销的民风,实际版“狼来了”就会不断透支公众同情心、消费社会信托,甚至会导致真正有困难的群体和受害者的发声被漠视和质疑。

    “不信谣,不传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笔墨不应只成为口号,而是所有内容生产者必须遵循的准则。网络时代的公众人物,享受着影响力带来的红利,也要以法律为红线、以道德为底线,承担维护网络平台优越生态等社会责任。

    2025年4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从严打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等恶意营销乱象。有关部分已加强整治,但根治乱象任重道远。当内容生产者门坎降低,普法教诲是否跟进到位?比起流量收益,违法成本是否缺少威慑力?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平台要优化审核推荐与流量分配机制。例如对“自杀”等敏感词触发野生复核,避免算法推动极端内容传播;建立谣言传播预警模型,对高风险、高影响力账号推行“先审后发”机制;调解评价系统,添加社会效益等评价权重,降低虚假摆拍的传播收益。

    雷同事件也为公众敲响警钟。网络信息来源庞大、真伪难辨,不可情绪先行、感动发言,最好先思考判断再发表看法。当然,这不是把所有内容“一棒子打死”,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要追求理性的共情,正在真相被证实前多点克制,对真正的求助者仍要保有热心,莫让“假自杀”淹没“真求助”。

    内容生产者强化法律、道德和责任意识,平台优化算法、严酷审核,有关部分重点打击、提高违法成本,公众提升媒介素养、理性对待问题。要以共治推动根治,避免网络平台成为恶意营销的温床。

    4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