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晒太阳正在中医里被称为“天灸”或“晒背”,是传统的一种养生方式。天津中研附院治未病科首席专家任明表示,“晒背”养生借助天然阳气补益人体,但需结合体质、季节和时间等要素,遵循过度原则。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阴虚火旺、实热证患者,皮肤敏感、光过敏者,正正在发烧或患有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者都不适合“晒背”养生。
时间选择 推荐清晨晒太阳。清晨7点至9点,春夏可提前到6点至8点,此时阳光温和,属少阳之气,可助人体升发阳气,适合大多数人。下午4点至5点,阳光渐弱,可补阳而不伤阴,适合阴虚或易上火者。要避开中午11点至下午3点,尤其夏季,阳光过烈易耗气伤津,可能引发“阳亢”或中暑。
季节与时长 春夏阳气外浮,宜少晒,建议晒15分钟至30分钟,幸免大汗淋漓,以防耗气。三伏天“晒背”能驱寒湿,但需注重防暑。秋冬阳气内敛,可得当延长,一般30分钟至60分钟,尤其冬季“晒背”可温通督脉,加强抗寒能力。
部位与方式重点晒背部,背下属阳,“晒背”可温补阳气、驱寒除湿。得当晒头部,头为“诸阳之会”,但需戴帽或用纱巾遮挡,幸免直晒过久致使头晕。避晒面部,面部肌肤柔嫩,长时间暴晒易生斑、耗阴血。
体质因人而异阳虚体质(怕冷、乏力)宜多晒,尤其腰背,可振奋阳气。阴虚体质(口干、潮热)宜少晒或黄昏晒,配合银耳、梨等滋阴食品。湿热体质(长痘、清淡)“晒背”排湿,但时间不宜过长,幸免加重内热。白叟多阳虚,过度晒太阳可加强骨钙。儿童需避开强光,防备灼伤。
任明说,晒太阳时要注重过度,以身体温暖、微汗为好,幸免大汗耗气或皮肤晒伤,同时要及时补水,晒后可喝温水或淡盐水,忌冷饮,以免伤脾胃阳气。晒后毛孔伸开,需及时穿衣,幸免吹风受凉。空腹、过饱不宜晒太阳。晒后按摩命门、肾俞穴(腰部),或泡脚(加艾叶、生姜),阳虚者晒后喝姜枣茶,阴虚者喝蜂蜜水或麦冬茶,可以加强补阳结果。(通讯员 陆静 雷春香)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