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9 08:19:50
  • 阅读(2352)
  • 评论(51)
  • 5月18日,大众正在省民博观看黎锦编织现场展现。(央广网发 海南省民博供图)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正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一场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将来”为主题的活动炽热开展。活动以沉浸式游园会、非遗活态展现、文物深度导览及馆长讲堂等多元形式,吸引了数百名游客和市民参与。

    当天的活动以游园会收场,以趣味互动与学问传播为主线,打造“可玩、可学、可感”的博物馆体验场景。正在“3D文物模型拼接”区,观众化身“文物拼接师”,通过观察碎片纹路、分析布局,亲手回复文物模型;正在学问问答区,身着黎族传统服饰的事情职员化身“汗青引路人”,以问答形式向观众遍及海南少数民族文化、文物保护法规及馆藏故事;集章打卡环节串连全场,观众通过完成文物拼图、学问挑战、打卡墙合影等使命,集齐印章兑换精致礼品,劳绩感满满。

    活动还特邀黎族纺染织绣、制陶、编织及苗族蜡染刺绣等四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举行现场展演,市民游客正在专业讲解员领导下,穿越于黎族织锦文物之间,通过量媒体影像与什物陈设,沉浸式体验海南少数民族的迁徙史诗与生活哲学,近间隔感觉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当天上午,该馆举行《超过时空的对话:馆藏文物与非遗技艺的“双向奔赴”》讲座,结合海南文物保护实例,深切浅出地阐释文化遗产的现价值值,现场听众直言“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必修课”。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突破传统观展模式,通过游戏互动、参观讲解、现场展演、主题讲座等形式,让文物“开口语言”、让汗青“触手可及”。该馆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挖民族文化遗产内在,为海南自贸港扶植凝聚文化向心力。(谢凯)

    公布于:北京市
    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