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9 13:14:39
  • 阅读(11519)
  • 评论(24)
  • 央广网上海5月19日消息(记者沈梅)在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与国际博物馆日的双重契机下,5月18日,“复旦源”文化育人功能区正式启幕。

    “复旦源”于2023年入选第八批我国20世纪修建遗产,用时两年活化焕新,往常“复旦源”以一源六馆的崭新格局亮相,即以相辉堂草坪为中心,建成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成果馆、校友馆、特藏档案馆。

    复旦大学“复旦源”文化育人功能区一角 (央广网记者 沈梅 摄)

    其中,复旦大学校史馆新馆展陈面积达2150平方米,通过大量珍贵文物与史料,展现复旦人120年来教诲救国、教诲报国、教诲强国的搏斗进程。展品中,不但有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校名(地方档案馆提供的原件复制品),还有五四运动上海第一钟,1909年发表的存世最早的复旦文凭等,受人注视。

    展开剩余 37 %

    复旦大学校史馆新馆中展示的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校名 (央广网记者 沈梅 摄)

    为更好推进大学文化扶植,学校决定设立“复旦源”文化进展基金,首期金额1亿元,得到校董校友和各地校友会积极热烈响应。基金很快完成了首期筹款1亿元的目标。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透露表现:“启用‘复旦源’,既是致敬历史,也是面向未来的宣言。我们要共同保卫好、扶植好、利用好这片精神故里,把复旦乃至上海、我国的教诲奇迹继续推向进步。要让精神之源成为引领进展、激励搏斗的头脑航标,让历史修建成为鲜活课堂、文化地标化造就人场景,构建校史育人、文化育人、科创育人、艺术育人、榜样育人体系,创造性上好新期间的‘大思政课’,引领师生在触摸历史中感悟任务、在对话先贤中刚强信仰。‘复旦源’是复旦的,也是上海的;是校园文化地标,也是城市文化名片;是学校育人场域,也是市民同享空间。”

    公布于:北京市
    3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