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8 15:25:42
  • 阅读(9815)
  • 评论(32)
  • 原标题:三明市三元区活用周末晚间时段,创新打造西医义诊模式与城市街演文化品牌,丰富市民文娱体验

    夜市岐黄暖街演芳华燃

    五月的山城三明,夏意初显。当暮色浸染街巷,分布于遍地的广场正铺展开另外一幅城市图景。一边是“西医夜市”的古法新韵,市民手持养生茶驻足理疗摊位,逛街也能养生;另外一边,“青城合伙人”正在舞台上载歌载舞,青年学子以街舞、民谣演绎芳华律动,欢呼声浪与氤氲药香气扑鼻汇成奇特的城市交响。

    今年初以来,三明市三元区活用周末晚间黄金时段,创新打造“西医夜市”义诊模式与“青城合伙人”青年陌头公益演出活动,将西医智慧与青年活气编织进街区肌理,为市民构筑起别具一格的健康文化空间,打造出兼具烟火气与时髦感的城市夜宴。

    当“烟火气”遇上“养生局”

    10日黄昏,华灯初上。恰逢周六,正在三明郊区北边的万达广场,晚高峰人流正陆续到来。广场前,“西医夜市”充气拱门后的两列帐篷摊位,引来不少市民的围观。

    晚7时,“夜市”正式开张。帐篷顶端悬挂的条幅,清晰标注出坐诊大夫所属单位与主治范畴,市民凭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按需问诊,各摊位前渐次排起长队。

    展开剩余 79 %

    首先吸收年青人目光的,是帐篷一端的药膳摊位。经过征询沟通,市民小黄从大夫手中接过一小碗热气腾腾的健脾猪肚汤,和同伴一起美滋滋地品尝起来。

    “滋味很不错,原来药也可以很好吃。”小黄分享着自己的体验,她早年就对西医文化很感兴趣,时常与朋友上网搜刮,自制各类养生茶饮。“养生也是年青人存眷的焦点,食疗药膳更切合我们的口味,官方主办的活动权威性高,不虚此行。”

    一旁的推拿推拿摊位,则被“久坐族”围得风雨不透。“我是一名公司柜台人员,有腰疼的老毛病,刚刮了痧、做了针灸,感觉轻松不少。”完成治疗后,市民邓密斯十分欣喜,对大夫连连道谢。

    “平时上班,有些小毛病也没空检查,这个活动放正在周末晚上办,时间刚恰好,不仅舒缓筋骨,还相识了不少西医小知识。下次要带上亲朋好友一起来体验。”邓密斯说。

    这也正是主办活动的初衷。“现代人白天大多忙于工作,我们特地选择周末晚间时段,提供错峰诊疗。”三元区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陈继东介绍,“西医夜市”模式旨正在通过“时间错位+场景融合”冲破传统医疗边界,通过针灸刮痧、耳穴推拿等简单无效的西医疗法,让市民得以亲自感受西医魅力。现场还设置了药材辨识、茶饮品鉴等互动形式,将西医药知识融入夜市场景,用新奇体验拓宽认识渠道,为市民相识、选择西医带来更多可能。

    感到新奇的,不只有前来体验的市民。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病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刘签兴是当晚夜市的“明星”,其摊位的长队从开市一直排到结束。作为国家西医药经管局定点帮扶项目标一部分,刘签兴和同事于今年4月从北京离开三明。

    “从前从没接触过这类形式,以为很有新意,就早早报名前来义诊。”刘签兴说,西医诊疗与时辰相关,对大夫而言,夜市也为观察患者的晚间状态提供难过机会。“这里气候潮湿,简单伤关节、伤脾胃,针灸治疗能起到吹糠见米的效果,增加患者的获得感、信任度,让大家更加信服西医药的疗效与魅力。”

    “夜市当面就诊,省去了预约挂号的复杂手续,服从进步不少。”三元区列东街道社区卫生办事中心副主任罗广龄说,现场众多对西医药感兴趣的年青人让她感到十分不测,“希望通过种形式,能让西医药文化深入年青民气中”。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有70余名医务人员为群众提供健康办事,当天义诊办事820余人次。“‘西医夜市’每月固定开办1至2期,目前已开展3期活动,反响很好。我们将继续完善西医药办事内容,提升办事质量,让‘西医夜市’成为一张亮眼名片。”陈继东说。

    正在老街巷刮起“芳华风”

    同样的夜色,却有着不同的打开方式。11日薄暮,三明郊区南端腾飞广场的牌楼下,一群身着白色礼服的青年学子正弯腰调试设备,气球和数块印有“青城合伙人”标识的展板组合成一个简易的舞台,正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金光。

    乐曲声响,夜幕渐启。青年以歌声点燃了广场的夜晚。曲目编排高出典范与流行,既有《梦醒时分》等传唱数十年的金曲,又有《追光者》等青年热捧的现代作品。随着演出推进,现场观众不断聚集,欢呼声、掌声与手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将气氛推向高潮。

    这是由共青团三元区委联合三明学院团委等单位共同打造的城市文化品牌“青城合伙人”。活动以每周1至2次的频率,选择三明城区活气街区、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常态化开展,通过歌曲演唱、即兴舞蹈、广场舞带操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市民呈现一场时髦、互动性强的陌头文化盛宴,同时为城市文化活气提升注入芳华动能。

    “周五正在万达广场看舞蹈,今天正在这里听歌曲,我是一路追过来的粉丝。”大先生小林全程举着手机录像,一曲终了,他率先起家欢呼。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的职场新人,舞台灯光映照下芳华洋溢的表演,总让他回想起校园时光。“生活不只有天天的奔波劳碌,这些陌头巷尾的表演,给了我温温和力量。”

    受众不只有年青人。“晚餐后下楼漫步,老远就听到了这里的合唱。”居民曾大伯循声而来,站正在人群核心,随着旋律悄悄打着拍子,不时跟着轻声哼唱,“从前吃完晚餐就守着电视机看剧,目前跟着年青人学唱歌舞蹈,生活‘潮’了不少。”

    “频频青城路演,让我亲身感受到音乐作为桥梁的力量。”作为一位“老合伙人”,三明学院先生戴言感受颇深,街演活动促进了先生群体与社会的交流和接触,既丰富了市民的文化文娱体验,也为我们卒业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用年青化的方式和语言去融入城市,这类双向奔赴的成长是一份珍贵的体验。”

    据相识,自今年2月“青城合伙人”城市文化品牌活动启动以来,目前已累计开展12期30场陌头演出活动,700余名青年自愿者通过驻唱街演、健身操教授教养等方式到场城市文化办事,办事线下群众1.3万余人次。

    “引导大先生走进社区、为市民提供文化办事,既给城市带来了芳华活气,也让他们得以正在实践中成长,找到自己的价值。”共青团三元区委书记陈骁透露表现,将继续丰富活动形式,鼓励更多青年朋友到场到城市文化创建中来,让更多市民与游客感受到三明这座城市的芳华魅力。(记者 罗昱伦 通讯员 刘子豪)

    公布于:北京市
    5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