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河北邯郸5月17日讯(记者 刘美君)5月17日,河北邯郸峰峰响堂山石窟的晨雾还没有散尽,一群来自京津冀高校的台湾学子已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由天下台联团结京津冀三地台联主办的“两岸一家亲 融会发展燕赵行”活动中,这场跨越海峡的文明探寻之旅,正以鲜活的方式睁开。
走进峰峰响堂山石窟
“这是我第二次来响堂山,但照样像第一次那样冲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王富生眼光舒展洞窟内斑驳的佛像。作为《黑神话:悟空》泥塑场景的“追迹者”,他曾多次独自前往山西探访石窟,此次跟随台联活动团队,行程的深度与广度让他直呼“过瘾”。“从前自由行只能急忙看石窟,此次没有仅能细细窥察造像细节,还走进磁州窑博物馆,解锁‘我国陶瓷活化石’磁州窑。”他指着展柜里白地黑花的梅瓶感叹,“本来磁州窑从宋朝就开始烧造,比景德镇还要早几百年!”
走进磁州窑博物馆
正在磁州窑博物馆的互动区,一场“瓷枕倾覆认知”的体验正正在上演。北京大学先生黄昱茗明谨慎翼翼地躺上改进后的瓷枕,原本困惑的表情瞬间转为惊讶:“隔着玻璃看以为硬邦邦的,怎么当枕头?没想到贴合颈部的弧度是按现代人体工学设计的,躺着比设想中惬意太多!”一旁,清华大学机械系研究生赖哲民频频摩挲着瓷枕边缘,这位此前只知景德镇的他坦言:“磁州窑的白地刻花工艺太惊艳了,每道纹饰都像正在讲述千年故事。”
走进峰峰矿区“新青于蓝”基地创意咖啡店
午后,峰峰矿区“新青于蓝”基地里,咖啡香与窑火气息交织。台湾青年陈鈺淇的创意咖啡店中,围坐的学子们听得入神。从台湾咖啡文明如何与磁州窑艺术连系,到创业过程中如何将传统与现代融会,她的讲述让大家逼真感遭到:家当转型没有仅是机器的更新、技术的迭代,更是文明的创新交融。
正在河北工程大学合影
河北工程大黉舍园里,芳华的气息扑面而来。正在观光校园过程中,最热烈的当属“我与河北工程大学合个影”互动环节。大家摆出创意实足的姿势,跟着快门声此起彼伏,一张张洋溢着辉煌光耀笑容的合影被定格。这些照片没有仅留存了现正在的高兴,更成为两岸青年联袂同行的活泼注脚。
正在“新青于蓝”理论创新基地合影
旭日西下,余晖为响堂山石窟镀上一层金色,轮廓徐徐隐入暮色,而邯郸之行带给京津冀台湾大先生的震动仍正在延续,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早已正在大家心中留下深入印记。从千年石窟的历史厚重,到现代家当基地的创新活力;从传统磁器的精深工艺,到文创咖啡的创意巧思,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没有仅让两岸青年触摸到燕赵大地的文明肌理,更正在一次次的交流与碰撞中,为两岸融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