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提起南京,人们总不禁遐想六朝古都的风云变幻,而南京城墙就是汗青风云的见证者。
公元1366年,朱元璋下令修建南京城墙,用时28年建成,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构成。个中京城城墙蜿蜒35.267公里,现存25.091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砖石构造的城墙。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这首老南京人耳熟能详的儿歌,道出了“高坚甲于海内”的明城墙与老百姓生活之密切。
韶光荏苒,南京城墙一度千疮百孔。“下放回城的知青、苏北回迁的家庭,没有地方盖房子,就正在城墙边建一个小房子。中华门器械,东长干巷、西长干巷、情谊东村、石头城这些片区,年年淹水,环境糟透了。”江苏省文史研讨馆馆员杨新华回想1998年南京城墙补葺前的模样连连摇头。
如今的南京城墙是甚么模样呢?记者沿着城墙来了一次实地探访。
登临南京城墙台城段,能够远眺钟山,俯瞰满城烟霞,将鸡鸣寺、玄武湖风景尽收眼底;夜幕降临,可正在《心印·中华门》实景剧等夜游项目中体验明朝生活;走进武定门的金陵书苑,可静品一杯香气扑鼻茗,轻翻几页书,偷得浮生半日闲……
展开剩余 71 %城墙今昔之变,因何而来?起于思维认识之变。
正在明城墙平静门遗址纪念碑上写着如许一行文字:“该遗址位于西自九西岳,东至太山岗路与平静门外路交汇处,全长450米。二十世纪五十年月中期被拆除,今正在此建纪念墙以示先人。”
岁月变化,城墙的份量正在人们心中愈来愈重。1984年编制《南京汗青文化名城珍爱规划》《南京城市规划纲要》,明白“旧城的标记最有价值确当属明代四重城池”。2015年公布实行《南京城墙珍爱条例》,为珍爱管理工作提供了规范性指引。2016年8月,南京市政府批准同意《南京城墙珍爱规划(2008-2025)》,为连续南京汗青文脉提出了综合部署。
2016年,“颗粒归仓,保卫城墙”活动启动,面向全社会遍及征集散落的明城砖,唤起了公众对城砖的重视和对城墙的再认识。一块平凡城砖承载了600多年汗青影象,愈来愈多的人参与到保卫城墙的工作中来。截至目前,已收回城砖564909块。
“最美城墙人”董跃明是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文化站原站长,处置文化工作30余年。从2017年参与南京明城墙城砖回收工作以来,董跃明经常一人骑自行车随处征采,“文物珍爱任重道远,若是能够,我会不停做到做不动为止”。
城墙之美,亦得益于迷信无效管理。
曾,管理部门多、模式分歧、尺度各异,南京城墙整体珍爱无从谈起。2014年2月,南京整合明城垣史博物馆、城墙管理处、中华门管理所、午门公园等多个单位,建立南京城墙珍爱管理中央,将城墙一致收归管理,标记着南京城墙珍爱、管理、行使工作走上一致化、尺度化的门路。
拆除城墙沿线50米局限内的违建,串联城墙外侧约25公里绿道和城墙内侧约18公里绿道,预留城墙两边30至50米的珍爱带……通过综合整治,城墙规复了汗青风采,仿若一条绿色人文项链。
“我们完成了监管一张图。”南京城墙珍爱管理中央副主任马麟语气中透着自豪。他介绍,中央正在25公里南京城墙全线安装263套自动化监测设备,不间断监测1575个点位,并将监测图象接入监测预警信息中央,构成集数据阐明与评价、静态监测与预警、营业管理和监管等功效于一体的监测预警系统。
人与城墙日渐和谐,“明城墙”成了老百姓最爱的“民城墙”。
行走正在南京城墙上,你会发现一个故意思的现象:许多游客弯着腰,逐字识读城砖上的“汗青”。
“城墙砖上广泛涌现烧制工匠及督造官的姓名,将我国现代‘物勒工名’制度进展到了顶峰。南京城墙砖文是一座露天史料库,有着多元汗青文化价值,也是体量最大的长江文化遗产。”南京城墙珍爱管理中央副研讨馆员周源说,为了让游客体验“可进入、可索求、可接触、可互动”的城墙本体文物,他们行使藏兵洞、城楼等城墙本体外部空间开设展厅,累计举行近百场专题展览,让城墙沿线常看常新。
“南京,自古有着‘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之称,这里冈峦起伏,河湖相连……”江宁开辟区黉舍四年级学生陈悦雅正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做志愿讲授员,她用稚嫩的嗓音讲述着南京城墙悠远的汗青,让这座城市的文化影象代代传承。
(本报记者 李 健)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