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是灯炷,群众是灯油,灯炷脱离油还能亮吗?磐石是我们的根,要正在凭据地依靠群众开展奋斗。”面对雕塑,来自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以下简称“靖宇学院”)的青年教师沙丽娜给学员讲述了“灯炷理论”的故事。
1932年11月,面对士气低迷、接近解散的队伍,杨靖宇将军正在深夜集会上以油灯为喻,说明游击队和群众的干系。厥后,该理论不只推动了正在吉林磐石市创建西南首个抗日游击凭据地,还成为西南抗联扎根群众、保持奋斗的焦点引导原则,至今仍被赋予新时代内涵。
正在长达14年的抗战过程中,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西南抗联将士正在白山黑水之间,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用性命和鲜血孕育构成了伟大的西南抗联精力:虔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风格。
“灯炷理论”是靖宇学院民族英雄杨靖宇雕塑园的16座雕塑的主题故事之一。3年来,已有9万逻辑学员来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是纪念我国群众抗日和平暨世界反法西斯和平胜利80周年,也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正在建院不到4年的靖宇学院里,有一群平均年龄33岁的青年教师,他们切实贯彻“把赤色资本利用好,把赤色传统发扬好,把赤色基因传承好”的引导方针,索求怎样让西南抗联精力正在新时代课堂“活”起来,让青春之声激荡赤色讲台。
展开盈余 84 %靖宇学院常务副院长韩冬介绍,青年教师的这些索求不仅让抗联精力从汗青走进现实,更经过新时代奋斗者的实践转化,证实了赤色精力正在科技攻关、墟落复兴、卫国戍边等领域的现实引导意义,彰显了赤色文化正在新时代的性命力与感化力。
把赤色资本利用好
正在靖宇学院专职副书记曲相东的办公室书架上,有一本学院主编、马上出书的书稿:《救国时报——西南抗战史料选编》。《救国时报》是我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于1935年12月正在巴黎开办的海外抗日宣传构造报,是党正在反动时期凝聚民心、推动救亡运动的重要舆论武器。
西南抗日联军是我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群众抗日武装,是西南地区抗战主力,他们抗战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为我国群众抗日和平以致世界反法西斯和平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份史料太珍贵了。”曲相东说,里面有大量反应正在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南抗联各军战斗生存的通信和义士传记,个中有10多篇与杨靖宇有关。“我们想多角度挖掘抗联汗青,为编写教材和教师授课供应科研支撑。”
无独有偶。今年2月,吉林省档案馆新公布了一封日文译文的杨靖宇信件档案。这份信件档案出自吉林省档案馆藏日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全宗,对杨靖宇同道和西南抗联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我们将围绕这些丰富的档案文件资料,推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党性教育课程,让汗青说话,用史实发言,增强党性教育的压服力、熏染力和吸收力,引导学员从汗青档案中传承赤色基因,赓续赤色血脉、凝聚奋进气力。”学院教研部主任王莹说。
随着相干史料不断被挖掘,青年教师们开辟的课程也愈来愈丰富。仅2024年,靖宇学院正在西南抗联等方面获准立项省级以上课题11项,陆续开辟12类、130门课程。
将遗址遗迹等赤色资本与课堂教授教养深度融合,也是青年教师们积极的方向。位于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3处现场教授教养点,展现了抗联将士的隐秘宿营地,俗称“密营”。隆冬时节的西南原始森林,暮色渐深,寒潮囊括整片林海雪原。树林深处,抗联将士与日伪军周旋时,建了“马架子”“地窨子”。
密营只用树木和少量泥土搭建,极为简陋。很难设想这样的房子怎样抵抗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真实的密修建正在大山更深处,抗联将士们的艰苦程度远比看到的更令民气酸。”青年教师佟勃萱介绍。
900余件珍贵的图片、文物、文献、图表和绘画,逼真的场景……正在3800余平方米的西南抗日联军纪念馆内,青年教师们带着前来参观的学员仰望杨靖宇。这两年来,靖宇学院深度整合毗邻的西南抗日联军纪念馆和杨靖宇义士陵园,将两处场馆作为焦点现场教授教养点,开辟相干课程。
如今,靖宇学院已将通化市域内的130余处反动遗址、义士陵园、纪念设施和全省55处反动汗青类纪念馆、陈设馆纳入现场教授教养点。
把赤色传统发扬好
“将军,我们现正在国强民富,都可以或许有庄严地活着,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了!”“是真的吗?这要是真的,我们那末多战士的流血捐躯都值了!真想看看新我国、新时代!”
这是产生正在靖宇学院“赤色档案”主题课堂的一番时空对话。王莹望着用影像技术“新生”的杨靖宇,诉说着现正在的幸运生存。
“这种沉浸式教授教养让抗联精力从史料记载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力气力。”王莹说。她与同事们运用4K超清影像技术复原了72处抗联密营遗址,经过三维建模再现雪窖冰天中的战斗场景。“我们不能就档案讲档案,讲汗青的目标是以史明鉴,因此肯定要架起汗青和现实的桥梁。时空对话的方式就是希望引发大家的共鸣。”
2020年,吉林省档案馆正式公布杨靖宇殉国前百日战斗档案,真实记录了杨靖宇捐躯前100余天率部与日伪军警进行的47次战斗历程。为了讲好这堂课,青年教师们深入挖掘档案文献资料,依托形式多样的档案载体,让尘封的汗青“活”起来、“动”起来,配合情景再现等本领,西南抗联“孤悬敌后、绝境苦战”的汗青图景跃然眼前。
粗布棉袄披风霜,稠密胡须凝冰渣,杨靖宇手持完整的步枪挺立正在白桦林中……这是“对党虔诚”沉浸式赤色情境教授教养馆中的一幕,由青年教师创作主演的英雄们虔诚于党、虔诚于群众的故事,让许多学员现场落泪。这个1500平方米的教授教养馆,由“虔诚之源”等7个教授教养厅构成,集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于一体,融合615张图片、72件实物、16组浮雕。
为了把赤色传统发扬好,学院打造了“赤色档案”主题课堂、“对党虔诚”沉浸式赤色情境教授教养馆等创新载体,这些实践索求与学院构建的第一课堂主阵地——习近平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新平台构成有机联动。
青年教师们将习近平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课必修课和教授教养系统的逻辑出发点,依托焦点阅读区、学习大课堂、教研沙龙区、主题文化墙4大功效区,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再经过一系列领学导学和互动分享,让理论教育更加生动鲜活。
把赤色基因传承好
正在“三地三摇篮”赤色吉林主题课堂,与杨靖宇有关的4件物品(复成品)惹人驻足寓目,它们离别是口琴、手枪、钢笔和《共产党宣言》。
每当讲到此处时,青年教师金华彬会特地介绍口琴,那是杨靖宇随身照顾的物品。“口琴的意义绝不仅范围于文娱生存,它还被将军称为抗联战士的第二杆枪。”金华彬介绍,杨靖宇希望能用文化鼓励战士们正在艰苦的战斗情况里,保持积极的悲观主义反动精力。
“三地三摇篮”是指吉林的6张名片——西南抗日联军创建地、西南解放和平发动地、抗美援朝后盾地、新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我国电影事业的摇篮、我国群众航空事业的摇篮。
金华彬透露表现,“三地三摇篮”的故事是吉林地域文化的精髓,包含着丰富的精力内涵和教育价值。经过挖掘、传播这些赤色故事,可以或许增强青年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我国第一汽车集团无限公司研发总院电驱动开辟部部长王斯博,正在接受培训时被杨靖宇身上体现的信念感深深折服,“这种信念值得我们每小我私家学习”。
王斯博领导团队研发新动力汽车动力零碎,他们面对的最大困难是怎样让一汽的技术处正在领先地位。“虽然有不少挑战,但这种困难和靖宇将军当时的处境比,算什么呢?”
“正在民族大义面前,杨靖宇将军用种种本领把地主武装和抗日山林队团结起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团委书记史蕊参加培训后深有感想。她地点的农村信用社有1600多个网点,多正在偏偏远农村。最近,她思量开展特色流动把青年职工团结起来,“让大家理解这份工作不仅是一个饭碗,还是农村‘金融大管家’,能搞‘活’农村经济。年轻人得有家国情怀和服务认识,大家一路行动为墟落复兴服务,为周全复兴西南服务。”
如今,青年教师们肩上的使命更重了,他们要把赤色基因传承得更深更远。2024年,“读家书 悟家风”思政课正在中小学生中引发家风传承高潮,全省累计收到学生家书作品2.3万件,30%的重走抗联路开展亲子研学。“这些家书不仅是家属影象,更是民族精力的微观史。”到场课程设计的青年教师毛雪说。
别的,青年教师们紧抓杨靖宇殉国纪念日、抗克服利纪念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以“发扬西南抗联精力和杨靖宇精力”等为主题举办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学习流动,正在线人数累计2000余万。通化市第十三中学党委书记李波说,以前觉得孩子们与赤色人物有距离,“现正在,我们要充分用好赤色资本,加深孩子们对赤色精力的理解,肯定要把赤色基因传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