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7 16:22:32
  • 阅读(726)
  • 评论(17)
  • 5月17日,在“我国旅游日”来临之际,“文脉江北·悦享旅程”非遗共富集市暨第23届宁波江北庄桥鹞子武艺展示活动现场,30余只非遗手工鹞子惊艳表态,非遗传承人与市民零距离互动,共同感觉传统武艺的匠心魅力。

    鹞子展示(庄桥街道供图)

    “哇!这么大的鹞子还是头一回见!它的眼睛还会随风转动,太奇特了!”展架前,市民们纷纷立足惊叹。长达82米的龙鹞鹞子霸气腾空,传统的沙燕鹞子精良灵动,非遗传承人郭国民现场讲解手工鹞子武艺,30对亲子家庭在指导下体验从扎骨架、绘图案到试飞的全流程,探寻“竹篾薄绢御风而行”的古老伶俐。

    亲子家庭跟着非遗传承人体验鹞子制作(庄桥街道供图)

    睁开盈余 60 %

    庄桥是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鹞子)传承基地,长时间有制作和放飞手工鹞子的传统,涌现出“鹞子老人”陈义梅、“鹞子大王”邵国强、“鹞子达人”郭国民等一大批执着于鹞子制作数十年的手艺人。从1999年开始,该街道坚持举行鹞子武艺展示和放飞活动,至今已举行23届。此外,庄桥街道还成立了鹞子协会、举行鹞子制作培训班,通过“假日学校”“非遗课堂”“非遗夏令营”等载体,让古老的武艺代代相传。

    本次亲子体验活动是继童家村八色油菜花田非遗鹞子研学、洪家社区文化礼堂中外友人共绘鹞子之后,今年庄桥街道鹞子武艺展示系列活动的第三弹。“进展这些鹞子,能带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酷爱,飞得更高更远。”看到孩子们牵着鹞子开心放飞,郭国民对非遗鹞子的未来充满期待。

    非遗面塑吸引不少小“粉丝”(庄桥街道供图)

    在集展示、体验、消费于一体的非遗共富集市上,22家手工制作、传统美食、艺术演出等不同类型的非遗宝藏摊位中,庄桥的鹞子、越窑青瓷、植物染、唐菓子等项目占摊位总量的1/4,吸引市民打卡体验,人气火热,成为文旅产业的“新热潮”。

    近年来,庄桥街道通过举行“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江北工匠、非遗传承人申报等途径,多举措培养新生代传承人:沐青轩青瓷文化园的越窑青瓷非遗传承人吴佳佳获评江北工匠,作品“忆江南”斩获省级金奖;植物染艺人戴春苗获评区级非遗传承人,入驻街道的乡村书房,用植物染给居民带来文雅、天然的阅读空间;非遗唐菓子传承人张娜在社区开设了工作室,通过“青年夜校”和“非遗夜校”,向居民普及唐菓子的汗青与武艺……

    “越来越多的非遗武艺正在走进群众的文化生存,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驱动力。”庄桥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表现。(杨易超)

    发布于:北京市
    5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