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科技服务枢纽是要落地,让栽培管理技术真正好用,进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完成高质量发展。3月,海南胡椒进入灌浆期,正是强化水肥管理、增加胡椒千粒重的枢纽期间,我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香饮所”),团结海南省胡椒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咖啡海南万宁综合实验站,及时构造相干技术培训,最大程度进步本年胡椒产量,低落去年台风灾害增产影响。
2024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席卷海南,给文昌、海口和定安等主产区胡椒园带来重创。在这场与天然灾害的较量中,热科院香饮所科研团队与处所农技人员组成“科技救灾服务队”,以科技创新为矛,以产业韧性为盾,抓住灾后黄金救助窗口期,提前筹备、主动出击,不但让受灾椒园重现生机,更借助灾后椒园更新等契机推动海南胡椒产业向标准化、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科技服务队的“抢救包”
台风突击后第二天,登陆点文昌市翁田镇附近大福村的胡椒栽培户吴祝敏,站在自家10亩胡椒园里,看着倒伏的胡椒和散落的枝叶心急如焚。当天中午,在通信中断、交通受阻的环境下,海南省胡椒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郝朝运与热科院香饮所胡椒研究中心主任杨建峰领导团队科研人员,降服网络不通、门路受阻等困难到达吴祝敏家胡椒地。
睁开剩余 73 %“以主蔓是否受伤及受伤程度为依据,分三类推断哪些可以优先救助,与时间赛跑先救有希望成活的。”杨建峰手持铰剪树模分类施救技术,这套融会了《胡椒台风综合防御及灾后救助步伐》的“抢救三式”迅速在灾区推广。详细包括:倒伏抢救,对支柱断裂或间接倒地但主蔓完好的植株,48小时内完成扶正、绑蔓、换临时支柱、淋施甲霜灵防病;分级修剪,根据主蔓受损程度,在受伤部位向下10厘米处修剪,重新催生新蔓;水肥复壮,灾后如涌现高温天气,宜少许屡次浇水避免植株枯萎,两周后待植株伤口愈合再施水肥促进复壮。
在热科院香饮所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吴祝敏的椒园扶救起来的植株成活率达92%,只管花期推延20天,但通事后期水肥调控,产量损失不是很大。“本觉得要绝收,现在保住了‘荷包子’。”近期白胡椒30多元一斤的收购价,让吴祝敏亲身感受到科学管理所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台风灾后,热科院香饮所“科技救灾服务队”屡次深切文昌、海口和定安等胡椒灾区,与处所当局团结开展灾后救助及复产减损指导,并团结外地媒体拍摄技术视频,扩大技术辐射面,科技支撑下,受灾区域胡椒总体产量影响将远低于预期。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防灾”
“灾后抢救不是简朴恢复,而是产业体系的升级重构。”郝朝运介绍,“摩羯”台风事后,体系依托热科院香饮所等胡椒科研气力,第一时间构建起科技防地,除了及时指导灾后分类抢救复产,还在重灾区海口市大坡镇,指导改革“抗风型椒园”——3亩单位制计划、7行主防风林配5行副林带的生态屏障,配合深80厘米的环园排水沟,使后续台风季倒伏率和病害大幅下落。
同时,热科院香饮所还推效果制创新,创建“科研院所+当局+合作社”的联防体系,2024年底,在文昌、海口启动建设3个抗风技术树模园,台风事后在首要生育期开展田间培训,发放有机肥3000多包、技术手册2万余份,将防风林建设、支柱埋深标准等技术写入处所生产规程,制作成邃晓纸广泛发放宣传。
2025年3月开始,针对海南旱季与灌浆期重叠的痛点,热科院香饮所又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经过强化水肥结合,促进果实灌浆,在台风灾后花量淘汰环境经过增加千粒重最大程度低落产量损失。定安县栽培户王明海应用该技术后,亩产预计进步10%。
从传统栽培到现代农业
在海口市大坡镇树模基地,起垄机、深松施肥一体机等设备后续将大显身手。“除了千方百计低落台风损伤外,变害为利、利用台风复产机遇提拔产业发展水平也是科研团队要做的事。”杨建峰直言,产业发展不破不立,台风灾害对胡椒产业是重创,也是机遇。
借助台风灾后椒园更新,积极向泛博栽培户推广宜机化宽窄行栽培模式,不但能大幅度低落人工成本,生产效率也明显提拔,大灾事后,海南胡椒机械化破局迈出第一步。
科技赋能正重塑海南胡椒产业格局。在琼海市亨衢镇,标准化栽培树模园完成亩均效益1.2万元,较传统模式增长50%;在海南文昌、琼海等地,林下复合栽培胡椒的生态模式,使单位土地产值提拔1倍,同时加强了抗市场价格颠簸风险能力。
“我们要让胡椒成为乡村振兴的金种子。”郝朝运指着实验田里的抗逆性更强的嫁接胡椒说道。随着《海南省胡椒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2025-2030)》出台,科技支撑下的海南胡椒产业正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从灾后抢救到产业振兴,海南胡椒的“更生之路”彰显了科技的气力。当科研人员的手与农民的手牢牢握在一路,当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生产力,这场人与天然的较量,最终誊写出科技兴农的生动答卷。(记者 雍敏 邓卫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