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5 14:01:59
  • 阅读(2500)
  • 评论(42)
  • 01|何以现代化?产业升级何以大概?

    甚么是现代化国家的需要且充分前提?

    我以为,这是刘长征博士新书《临界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底层逻辑》实验回覆的问题。我的明白,国家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物质生存、社会生存、精神生存三方面的现代化。

    长征博士以大汗青周期与经济学的视角回应大变局时代,分享了穿越经济长周期的分析思考,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产业化进程,中国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临界点”。

    长征博士《临界点》一书,从经济学视角,正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用汗青纵向分析和多国横行对比分析的办法,将中国产业化的宿世今生举行零碎梳理和分析。长征博士指出,有效市场、无为政府与连续施展企业家精神,将是中国完成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睁开盈余 91 %

    02|选择下海从商的底层逻辑

    刘长征博士是北京大学国家进展研究院与美国福坦莫大学(Fordham University)团结培养的首届(2015级)DPS博士。他的学术功底扎实,大学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大学卒业后,分配到甘肃省外经贸委工作。之后,他前往中国改革开放的热土深圳加入到一家央企工作,从事机电产品进口业务。

    央企工作几年后,到法国留学攻读经管学硕士学位并研究调查。正在法国粹习就读期间,利用假期和学习之余,长征博士环游欧洲列国,遍访列国汗青遗迹、现代工厂和产业产业园区。思考为甚么迷信革命发生正在欧洲?产业革命为甚么发生正在英国?欧洲国家富足的缘故原由是甚么?中国与欧洲的分歧点是甚么等诸多深层次问题。

    20世纪90 年代初,正值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大潮,长征博士从“西天取经”返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林毅夫先生《中国的奇迹》一书。林先生正在书中缜密的逻辑分析,对中国经济将来进展的预判,让年轻的长征博士决然从体制内下海,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来,将所学学问用于实践中来。

    每个时代都有其各自的红利,也有其挑衅,创业之路并没有是风平浪静。进入商海,长征博士正在分歧的行业试错创业,正在商贸署理、酒店经管、农业和制造工厂等分歧行业屡试屡错,屡败屡战。最终选择了投资汽车产业的4S店行业得到成功,正在东南区域创建了涵盖多个汽车品牌的汽车产业营销服务集团。

    03|“百战返来再念书”:开启正在北大国发院的求学、求真之路

    商海的激烈合作与成败得失并没有打消长征博士对中国经济进展背后因果逻辑困惑的思考。2015年,长征博士弃商从学,“百战返来再念书”,报考北大国发院与美国福坦莫大学团结培养DPS博士项目,成为首期博士班学生。

    刘长征博士(第四排左二)与主导师林毅夫教授(第一排中)正在DPS15博士首届班开学仪式合影(2016年3月17日)

    进入DPS博士项目学习,长征博士更是如饥似渴,夜以继日,投入到实际学问的学习,以及多年实践与实际学问的连系反思中来。他始终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中国产业化有希望和将来吗?”最后,正在林毅夫先生(主导师)的指导下,高质量完成博士论文,完成了

    从实践感性认识上升到感性的实际提炼。

    刘长征博士(左)、主导师林毅夫教授(右中)、副导师王勇教授(右后1)和笔者(右1)正在博士论文辩论中(2020年9月11日)

    博士论文完成后,长征博士受林毅夫先生之邀,重新回到北京大学,成为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一位先生,正在市场与政府、企业与大学之间架起桥梁,从事企业实践与产业经济学实际连系方面的研究工作。

    刘长征博士(左2)、林毅夫教授(主导师、右2)、王勇教授(副导师,左1)和笔者(右1)正在论文辩论后合影

    期间,长征博士又将本身的博士论文二次创作,将新结构经济学实际与企业实践相连系,正在机器产业出书社与北大国发院DPS博士项目部一路共创的《经管实践正在中国》系列丛书下,出书了本身的产业经济学专著《临界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一书。

    04|临界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

    《临界点》一书从闻名经济史研究专家格里高利·克拉克(Gregory Clark)的研究出发,这一研究深入剖析了世界范围内的人均收入曲线,将长达3000年的汗青,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2000年,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起首,是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的阶段,它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一直连续到19世纪。这一阶段以人均维持生命必需的收入水平为核心,经历了数个长周期。

    图:大分流[1]

    经历了“产业革命”的临界点的阶段,大约涵盖了19至20世纪,这一阶段以大机器生产的广泛运用为主线,标记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最后,是“大分流”阶段,自1950年至今,以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为主导。正在这一期间,人均收入涌现了显着的分化,一部分浮现出爆发性增长,而另一部分则浮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向。

    现代化社会的演进也正在四次产业革掷中揭开帷幕,这包括蒸汽机引领的蒸汽机器化时代,随之发生的电气自动化时代,信息互联网时代,以及正正在发生的野生智能时代。

    产业化进程如何开启的?中国制造业又如何一步一步进展到今天?

    汽车产业的进展历程是中国产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临界点》也能够视为一部精练确当代中国汽车产业进展简史。

    《临界点》一书,分三篇睁开,上篇从宏观层面分析产业革命前后的世界经济本质差异。中篇以作者的博士论文为主体,从中观层面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下篇主要从微观层面引见了企业进展实际演化、典型企业家案例以及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诞生及进化。

    上篇|为甚么有的国家“富”?为甚么有的国家“穷”?

    正在上篇中,长征博士提出三个风趣且深入的问题:为甚么有的国家“富”?为甚么有的国家“穷”?为甚么有的国家“弱”?他根据安格斯·麦迪逊以及很多经济史学家的研究数据看,发现正在产业革命之前,世界上最蓬勃的西欧国家人均GDP的增长每年只有0.05%,也就是要1400年人均GDP才会翻一番。

    但从18世纪开始,西欧蓬勃国家的人均GDP的增长倏忽加速至原来的20倍,添加到每年1%,人均GDP翻一番所需要的时候从1400年减少到70年。

    从19世纪中叶到现正在,西欧和北美产业蓬勃国家人均GDP的增速又翻了一番,提高到每年2%,人均GDP翻一番所需的时候进一步降至35年。翻一番的时候从1400年到70年,再到35年,长征博士研究的结论是:现代化国家的分水岭就是“产业革命”。

    中篇|中国汽车产业简史与产业升级的底层逻辑

    书的中篇,是长征博士最大的贡献点。他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发,通过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没有见的手”引导,人们没有仅会完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的完成。再次引见了经济学家科斯《企业的本质》一书的巨大贡献,那就是交易成本实际解释了为甚么现代经济要靠企业这个特殊的构造,企业的目标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交易成本)。

    同时,长征博士还运用了林毅夫先生创立的新结构经济学实际分析框架和方法论,以汽车产业为研究工具,深入拆解了世界汽车产业的进展与经历四次产业集群转移现象,

    新结构经济学主张一个经济体必须从其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出发,依照比较优势创建最优产业结构,符合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的产业广泛具有企业自生能力。正在有效市场和无为政府的共同感化下,推动产业结构的赓续转型升级和经济的可连续进展。

    第一次转移以德国和美国为核心。1886年德国人戴姆勒发现了四轮汽油汽车,带来了动力革命与运输革命,将蒸汽动力转型升级为内燃机动力。内燃机技术从德国转移到美国,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通过标准化零部件生产与流水线组装立异,完成了汽车的大规模标准化低价生产制造,使汽车从手工艺奢侈品变成大众交通工具。

    第二次汽车产业转移是欧洲重回产业重心,二战前后,欧洲学习模仿美国流水线标准化生产模式,欧洲多国开启了汽车产业大进展,形成了欧洲列国极其多元化的汽车类型和气势派头,并正在二战后总量超过美国形成世界汽车产业最大制造集群。

    第三次汽车产业转移是欧美国家到日本。日本正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通过差异化的合作战略,借助后来者优势,完成模仿式立异,丰田汽车公司正在这一期间发现了精益生产模式。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助力日本物美低价而且节油的汽车产业赶超欧美,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产业制造中心与产业集群。

    第四次汽车产业重心的转移发生正在当代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逐步开放,汽车消耗增长势头与渗出率经历了高速进展,于2010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并逐步形成世界汽车产业集群的重心。同时,借助新动力汽车的换道超车也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突起。新动力汽车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赶超的汗青时机。

    最后,长征博士提出了本身的“产业钻石模型”,完成了博士学习,从汲取“众家之长”,到形成本身“一家之言”的蜕变。

    刘长征博士产业钻石模型

    相对付产业构造实际SCP框架而言,长征博士的产业钻石模型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模型从内因出发,分析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性因果逻辑,而没有是外因的相关性影响。二是把企业自生能力作为产业绩效的核心评价概念,将有效市场的主体企业和无为政府的产业政策融为一体。三是强调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逐步积存与结构变化的历程。企业自生能力转化为企业合作能力,合作能力转化为企业核心合作力,这是转型升级成功的必由之路。

    刘长征博士产业转型升级分析框架图

    下篇|企业家精神

    书的下篇,长征博士细数企业实际与进展历程,制造性的提出企业自生能力的EIGP分析框架。正在这个框架中,长征博士将要素禀赋、产业结构特征与进展战略选择、无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和企业自生能力嵌入框架。进而用这个框架分析了三个经典的企业案例(比亚迪、福耀集团、三星集团),分析这三家企业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进展因果逻辑。最后,长征博士正在本篇中,探究了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与新征程,他以为企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家,企业家的魂魄是企业家立异精神。

    刘长征博士EIGP框架图

    中国汗青悠久,几千年人类汗青上,我们有始终抢先的农耕文明。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前提是国家必须完成产业化,产业化进程的枢纽是产业赓续转型升级,因为只有产业赓续升级,才能连结住人均收入赓续增长,制造水平赓续提升和科技立异能力的形成。产业革命发生后,我们经历了暂时掉队,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走过了先发产业化国家百年以上的历程。

    正在长征博士学习和写书的期间,我有幸为他服务并见证了他个人转型升级的全历程,从物质生存到社会生存,进而上升到精神生存。我与他屡次交换,屡次探究,从他的论文、从他的书本、从他的言谈与实践,我深入认识到,企业的转型升级没有容易,产业的转型升级没有容易,个人的转型升级更没有容易。

    刘长征博士(左)与马浩教授(右)正在北大国发院卒业仪式上

    针对企业家的进展汗青,《临界点》一书回想了中国企业家的进展历程,其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市场经济大潮并驾齐驱。一代代创业者和企业家层见叠出,发展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核心力量,推动中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正在中国产业化进程的分歧阶段连续登场,推动了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也铸就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全面突起。

    要想企业升级,要想个人转型升级,唯有靠企业家精神。产业升级若想可连续进展,无论是无为政府、还是有效市场,都要靠有企业家精神的处所主官和企业家。

    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将企业家定位为立异的推动者,提出了闻名的“制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实际,正是企业家的前瞻性、定夺力和冒险精神,催生了制造性破坏。

    人是企业最紧张的资产,而立异是企业生计的枢纽,企业家的魂魄是立异精神。

    时代的进展时机作育了企业家,勇于立异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也成为经济进展、社会文明转型升级与现代化进程的紧张引擎。

    结语

    作为《临界点》一书的引荐人,这本书引发了我的诘问,这就是开篇探究的问题——甚么是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充分前提?

    正在引荐语的最后,我看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源代仁人志士正在中国产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向往,那就是:

    国家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物质生存、社会生存、精神生存三方面的现代化。

    产业升级靠企业家精神,这是我读刘长征博士《临界点》一书所受到的启示。

    张宇伟

    2025年5月23日晚于北大万柳

    [1][美]格里高利·克拉克:《应该读点经济史》,李淑萍 译,中信出书集团2009年版。

    (作者 张宇伟)

    发布于:北京市
    4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