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7 15:33:27
  • 阅读(10793)
  • 评论(34)
  • 文|贸易范儿

    文|贸易范儿

    AI海潮澎湃来袭,去哪儿网高调宣称开启“用AI改写行业”的第四次创业,欲借技能东风重塑未来。但看似光鲜的转型之路面前,却是消费投诉的“暗潮涌动”。

    从五一期间酒店民宿毁约跌价的典型案例,到消费者在平台维权遭遇的重重逆境,去哪儿网裸露出商家羁系缺失、客服流程杂乱等诸多弊病。

    一边是豪言壮志布局AI,一边是底子服务毛病百出,这家老牌OTA的“AI门票”究竟是破局密钥,照样治理遮羞布?

    毁约跌价的典型

    5月18日,去哪儿CEO陈刚在20周年演讲中表示,面对AI带来的下一个技能海潮,去哪儿已经做好了全面的筹备,宣布开启以“用AI 改写行业”为核心的第四次创业。

    据陈刚介绍,AI已经在去哪儿外部大幅度改变员工的做事方式。例如社媒增长,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工作都是由AI完成。AI还正在驱动运营系统的流程自动化。“AI最重要的不但是进步服从,还会让我们的运营想象力打开。”

    睁开剩余 86 %

    反差的是,中国电子商会旗下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去哪儿的投诉量位居行业第一,占比达到全行业的21.26%。2025年以来,去哪儿的投诉量位居行业第三。

    5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五一”消费维权言论报告》显示,在1日至6日的6天监测期内,共网络到“消费维权”相干信息20889961条,日均348万条。其中,“消费服务”成绩最为凸起,与之有关的负面信息共747154条,占吐槽类信息的46.87%,日均信息量12.5万条。

    作为“消费服务”投诉中毁约跌价的典型案例,《“五一”消费维权言论报告》提到了网友小丁的遭遇。两个多月前,她通过“去哪儿”平台预订了“五一”期间贵阳的一家便捷酒店,临近假期却原告知没法入住,而该酒店此时的价格已涨到500多元一晚,是本来价格的4倍。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沐日消费热潮下,部分商家利用市场供需失衡攫取暴利。一些酒店民宿忽视社会言论号令和消费者权益,任意毁约跌价,已成顽疾。

    作为平台方,去哪儿对于商家的羁系也存在肯定程度的缺失,导致假期高峰期间的投诉量激增。

    在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以“去哪儿”为枢纽词举行检索,住宿服务近一月的投诉量为20776,环比增长46.44%。这意味着,在本年五一假期间,去哪儿的核心营业——酒店营业的投诉量激增。投诉的首要成绩中包含“食物安全”“其他售后服务”“不履行国家划定的三包义务”“不切合以产品说明、什物样品等方式注解的质量状况”等。

    在采用低价计谋导致用户体验下落、投诉频发的环境下,喊出“用AI改写行业”的豪言壮语,能否办理去哪儿给用户提供的服务成绩?

    特别是在有消费者遭遇民宿片面毁约取消后,提交几十份材料、相同64个德律风且经过媒体参与后才同意举行赔偿的较为极度案例下,本就存在客服零碎短板的去哪儿,在AI创业之前,有没有越发紧急的成绩需要办理?

    缺失的平台治理

    那么,当在去哪儿网平台遇到酒店民宿片面毁约跌价以后,在既定行程已经遭到影响的环境下,消费者应该怎样维权?

    另外一则案例展现了以后的流程。据大众网报导,4月27日,王女士通过去哪儿网耗费850元预订了某民宿两晚住宿。5月2日晚9:15左右到达时,因正常征询停车费等成绩,民宿片面取消定单。此时,景区周边酒店价格已暴跌至千元以上,王女士马上拨打了去哪儿网客服热线。

    平台参与后,客服推荐了“尚有空屋”的酒店,并承诺赔偿差价,但当王女士到达这家酒店时,前台无人值守,德律风无人接听。紧接着平台又推荐了另外一家显示有空屋的酒店,到达后已经满房。最终王女士通过别的平台预订了酒店才住下,但平台所承诺的差价赔偿,却成了长期战。

    5月3日晚7点30分左右,经历30多通德律风后,客服承诺给予“固定赔付”。但第二天离店后,客服以“承诺赔付的员工为新员工,不认识流程”等为由推翻“前议”。今后3天里,每次接线回复的客服均分歧,需重复报告事件经过;累计提交定单截图、付款凭据、酒店发票等材料几十张;收到多种办理承诺,最终均以“不切合尺度”被拒。平台零碎显示,5月6日晚11时左右的第61通德律风纪录后,工单状态仍为“处理中”。

    经历了64通德律风和媒体采访后,王女士的成绩最终得以办理,但与平台最初的承诺仍有毛病。

    在这一案例中,民宿片面取消定单后,去哪儿网所推荐的替代房源仍存在信息真实性成绩,反映出平台对商家天资及房源真实性的考核流于形式。

    对商家降低准入门槛以及违约后的惩罚不足,尚可以归结为平台能力成绩,但当消费者拨打64通客服德律风、提交数十次材料后,客服承诺却频频变革,进而将行程变化的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则反映出去哪儿网在节沐日高峰时期缺乏尺度化应急响应流程,这就是平台的立场与责任成绩。此外,客服承诺的“固定赔付”因员工更替而被推翻,裸露出平台外部缺乏统一的赔付尺度和权限经管机制。

    在过往历史中,去哪儿网雷同的成绩被屡次投诉。例如,2018年,有效户在去哪儿平台预定的酒店满房,却自愿自行负担丧失。

    去哪儿网客服响应延迟、推诿责任是用户投诉高频范畴,且屡次因隐瞒违约金条款、搭售服务等被法院判断组成消费者欺诈。

    据金融界报导,消费者在去哪儿平台购买了两张车票,支付完后发明原本38.5元/张的火车票花了100多元,每张车票包含了出行无忧套餐,每份26元,包括安心退改、腾讯视频月卡、打车券和租车券。消费者退票后,仅能退回67元,附加的“出行无忧套餐”没法退款。

    另外一位网友投诉表示,本身在去哪儿网上购买了一张从贵阳到郑州的机票,实付金额827元,与实际含税票价683元不符。当本身请求开具行程单核实客票价格时,去哪儿网客服以“所购产品系套餐产品”为由拒绝开具,并宣称在下单页面有“小框”提醒产品为套餐。但经核实,去哪儿网APP购票下单页面各项价格下均为“旅行套餐(含旅行券)·仅发票”产品,且并未在显著地位明确所谓套餐产品的具体内容。

    上述诸多成绩,裸露的是去哪儿的商家考核机制实效、客户服务杂乱、外部经管零碎性缺点等底子性毛病,并不是单纯的技能短板。

    AI不是“智能挡箭牌”

    去哪儿第一次实验AI,是2017年推出的“AI客服小驼”,而这项功能也成为用户投诉的重灾区,首要集中在客服响应延迟、推诿责任上。这些成绩从比年来的投诉案例可以看出至今未解,乃至涌现过因“数据整合失误”导致误扣消费者款项的案例。

    在去哪儿20周年演讲中,陈刚宣称要“全面融入AI”,并表示“去哪儿目前有一个非常妥当的基础面,加上这家公司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拿到了面向AI的门票。”

    然而,从实际环境来看,若是AI创业缺乏底层数据治理和尺度化流程支持,只会成为用户与平台推责之间的“智能挡箭牌”。

    去哪儿网屡次因数据共享导致误扣款,乃至被指“利用格式条款清除消费者权力”。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生成式AI服务经管暂行办法》的羁系框架下,AI若依附成绩数据锻炼,可能触发更严厉惩罚。

    另外一面,AI的确是如今最炽热的创业赛道之一,但也是公认的投资烧钱最大的行业。2015年,百度通过股权置换将去哪儿与携程合并在一个系统后,去哪儿已经不再披露正式的运营数据。

    但在疫情期间,去哪儿垫资10亿元应对退款危急,今后又持续面临着航司直销挤压、美团与小红书等竞争对手的营业渗透,实在际利润能否承载创业AI所需的投入?同时,技能内卷究竟照样否是当今在线旅游行业的首要竞争计谋?毕竟技能终究照样要为用户体验服务的。

    平台人力参与都没法办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交易公平性的成绩,那AI能办理吗?倘若连平台的定单履约保证和透明化服务都没法保证,再多的技能投入也只是对症下药,支持不起去哪儿穿越AI周期的底气。

    公布于:北京市
    5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