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业乡村领域获得明显造诣。一项项亮眼成绩,离不开“三农”阵线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奋斗。5月23日,国新办进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农业乡村领域5名下层代表围绕“稳产增产显承当 乡村复兴立新功”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进展古代农业,让餐桌食物更丰厚——
“我们合作社自立经营面积达6万余亩,14年来累计生产粮食达3亿多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种粮大户邹德海说,这几年,合作社立足适度规模选优品种,种植的玉米淀粉和蛋白含量高,销售给附近的养殖企业,转化成肉制品;高油、高蛋白大豆走定单模式,由粮食加工企业转化为优质豆油和植物蛋白。去年,围绕鲜食玉米产业,合作社还成立食品公司,建起了速冻隧道生产线和真空生产线,生产软包装的玉米粒罐头、真空玉米罐头等新产品。
邹德海地点的齐齐哈尔市处于西南黑土地焦点区域。“这些年,合作社一直把黑土地当作本身的孩子来呵护。”他介绍,合作社从当地牧场、养殖场收集有机肥,在秋收结束后撒施到田,实现种养循环;同时,通过大型农机作业,把秸秆全部粉碎还田、翻埋,增加泥土有机质。别的,合作社还通过玉米大豆轮作,改善泥土环境。
怎样赞助小农户种粮增产提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海波介绍,黟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土地比较分散。11年来,合作社建立起古代化的稼穑服务中心,围绕小农户需求,解决丘陵山区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面临的难题。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的赞助下,合作社在装备、配种、栽培等环节形成集成技术,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运用到小农户生产实践中,实现科技种田。“去年做了一个测算,接受我们服务的小农户,水稻亩均产量比其他农户高200斤。”徐海波说。
展开剩余 60 %让消费者吃得健康放心,是几名代表共同存眷的重点。“我们采用生态循环模式,农场就是一个小生态圈、循环链。生产过程中,我们严格实行绿色生产标准,拥有多项绿色食品认证。”江苏省镇江市果牧不忘农场总经理华梦丽说,农场的绿色生产理念也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周边的种养户。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农业乡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陈丽芝是一名下层渔技员。“为了让大家吃上放心蟹,我们建立了从养殖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体系。”事情20年来,陈丽芝走遍了全县所有的养殖乡镇,连系养殖户需求开展技术引导服务,改变“以鱼养蟹”传统模式。县里还主动拓展“蓝色粮仓”,建设国家级陆地牧场、推广深水围网养殖。如今,三门县已成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推动产业融合,赞助农民兴起“荷包子”——
怎样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们进展产业,最终是为了让乡亲们得实惠。”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刘连云说。这几年,他带着村民深挖红色资本、富硒资本,联合周边村成立了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千亩富硒水稻基地,扩大群众就近就业渠道,打造了天下乡村旅游重点村,年均接待旅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0万元。
在邹德海的种粮合作社,农户能获得多重收益。“每年食品加工厂的季节性用工在600人左右。合作社通过种子繁育、秸秆综合利用、粮食收储、农产品加工,综合下来,一年给周边农户创造收益800万元以上。”邹德海说。
授人以渔,激励更多新农人耕耘乡村——
陈丽芝认为,要进展好小海鲜富民产业,真正把书本上的新技术变成老乡们塘里的好收成,既需要带好科技推广队伍,施展多元农技推广力量的作用,也要注重培育立异主体。她分享了一个例子:“从业30多年的养殖户老阎,以前只知道起早摸黑在塘里干。多次到场我们的培训后,他现在学会蛏子底铺网、微生物制剂扩培、饲料投入新技术,还和家里人一起搞起了直播带货,每亩效益提升1000元。这样的养殖户在三门县另有很多。”
陈丽芝透露表现:“接下来,我和同事们还会推广更多先进有用的技术,让更多养殖户端稳科技饭碗,在共同富裕的门路上越走越稳。”
对95后新农人华梦丽来说,本年是她扎根乡村的第十个年头。10年间,她深耕生态循环农业,以科技兴农带领农户深挖土地价值,累计带动农户就业400多人次,吸收了67名年轻人返乡从事农业。
华梦丽说,乡村全面复兴给年轻人带来了很大机遇,“我们正以本身的方式,吸收愈来愈多的年轻人走进乡村、投身农业、服务农民。进展可以一起在乡村扎根、在乡村开花,在这片充斥进展的野外上,成为野外上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