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国内LNG加气站正在环保政策驱动下持续扩大。根据市场研讨机构隆众资讯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LNG加气站数量同比增长13%。
但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当前LNG行业繁华背后正隐现两大矛盾——价格颠簸致使利润紧缩、巨头产业链一体化结构激发竞争失衡。“目前,LNG行业在环保政策驱动下没有断发展,但同时,价格颠簸与利润紧缩并存,大型企业产业链一体化结构加剧竞争,中小加气站生计艰难,还必要没有断立异突围。”隆众资讯天然气分析师孙阳坦言。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得益于环保政策带来利好,作为洁净替代能源的LNG加速在货运、长途运输等场景渗透。此外,天然气重卡对柴油重卡的替代更推动各地LNG企业加速结构加气站收集。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LNG加气站多集中于新疆、内蒙古等气源地以及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LNG接收站周边地区,整体浮现“东多西少”的特性。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蓬勃、交通繁忙,加气站数量较多。例如,广东省LNG加气站数量凌驾800座,占全国总量的25%以上。从竞争格局看,近年来,LNG加气站数量建设量最多的企业依然是大型综合企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展开剩余 72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巨头依托加油站资源,迅速增设加气办事,将大量站点升级为油气混合站,没有仅大幅扩大了下游办事终端,更凭借这一战略实现市场占有率的跨越式增长,行业格局加快重塑。”孙阳表示。
中研产业研讨院公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LNG加气站市场规模达到约180亿元,估计今年底将增至250亿元,2020—2025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未来三年内将保持波动增长态势,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亿元。
中小加气站承压
市场规模的疾速扩大与行业盈利程度构成鲜亮反差,而中小加气站因缺乏规模效应和议价能力,生计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加气站单站投资高且回报周期长,目前中小站单站日均销量普遍低于20吨,投资接纳期长达5—8年。这个‘性价比’让中小LNG加气站承受压力。”一位LNG加气站负责人表示,“中小加气站可能在政策理解和执行、天资猎取等方面存在困难,面对较大的政策与监管压力,如果没有合规经营,可能会面对罚款、破产整顿等风险。”
此外,2024年入口LNG到岸价颠簸区间为2500元/吨—3000元/吨,叠加运输用度后终端售价利润空间有限。“中小站因采购规模小,难以经过长协锁定低价气源,成本操纵能力弱于综合大型企业。”该负责人泄漏。
“2024年采样LNG加气站零售年均价较2020年下跌26%,但同期利润却暴跌53%。今年前4个月均价同比下跌8.61%,利润进一步下滑21.9%。大型企业经过掌控上游气源、以代加工模式轻资产运营中游,并依托自有终端直接供应,大幅降低成本,在终端市场构成压倒性竞争优势,进一步挤压中小加气站的生计空间。气氢混合站、综合能源站等新型业态兴起,也对单一功能的中小LNG加气站点构成替代压力。”孙阳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瞄准差异化办事
孙阳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LNG加气站亟待转型突围。
“其实,中小LNG加气站并不是全无机遇,能够根据本身的地理地位、客户群体等特性,开展差异化经营,提升办事质量。”上述LNG加气站负责人表示,在业务范例方面,除了传统的LNG加气业务外,能够拓展CNG加气、L-CNG加气等多元化业务,满足没有同客户的需求。“也能够为周边的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等供应专业的LNG加气办事,构成区域竞争优势。”
“经过优化采购渠道,与LNG供应商创建长时间波动的合作关系,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和供货条件,降低采购成本。要减少对单一气源的依附,积极拓展气源渠道,降低气源风险。还要关注国内LNG生产企业的动态,与有潜力的生产企业创建合作关系,确保气源波动供应。”上述LNG加气站负责人补充说。
有业内人士建议,中小加气站之间能够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与LNG供应商、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等加强合作,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共同推动LNG加气站行业的发展。
上述LNG加气站负责人指出,中小加气站的生计关键在于“精准卡位、柔性生计”,经过差异化办事与急迅成本管控,在巨头夹缝中创建可持续商业模式。“行业整合虽没有可避免,但区域深耕者仍可依托本地化优势赢得生计空间。”
公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