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文|斑马消费 杨伟
文|斑马消费 杨伟
这一轮白酒行业调解,到哪个阶段了?
站在不同的角度,这个问题的谜底,差异很大。
资本派认为,这一轮白酒行业调解的核心是库存。
2016年最先,白酒行业渐渐走出2013年-2015年的行业调解,迎来一轮以高端化为主线的复苏。
白酒产业猖獗了起来,头部公司大举扩产能,经销渠道主动压货,造就了那几年白酒产业链全方位的狂飙突进。
但是,多种缘故原由导致了近年白酒消费本领的下降。来不及消化的产能和库存形成积压,引发库存-价格-销售的恶性轮回。
如果白酒行业调解的核心只有库存,那么,即使将2023年视为去库存的起点,到2026年左右,也会迎来周期反转。
行业数据的指向,从目前看来,也大致如他们所说,“挤压式增长”与“结构性繁荣”。
尽管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产量同比下降1.8%至414.5万千升,但销售收入达到7963.84亿元,同比增长5.3%,利润总额2508.65亿元,同比增长7.76%,整体盈利本领还略有提升。
展开盈余 77 %所以,力挺白酒的众多券商,以及部分白酒上市公司,喊出来的口号是,周期即将反转,白酒正在走出调解期。
但实际上,这一轮白酒行业调解的动因,并不只有库存,还包括经济趋势,白酒消费趋势的迁徙,产业发展方向,头部企业的动能培育,等等。
市场派们,明显更加消极。他们认为,这一轮调解期的烈度和影响,可能会凌驾2013年最先的那一轮白酒行业调解。
4月尾白酒上市公司交出成绩单后,有媒体统计,包括泸州老窖、迎驾贡酒、伊力特、酒鬼酒、天佑德酒、岩石股份、皇台酒业在内的多家白酒企业,出现经销商数量减少,算计减少4000多家。20家白酒上市公司,经销商数量净减少接近2000家。
如果加上非上市公司,以及次级白酒分销商的减少情况,估计退场的白酒经销企业,数量将会非常巨大。
白酒经销商,往往都是在白酒行业浸淫多年的老手,堪称最懂白酒市场的群体。如果说厂商的销售渠道是白酒行业的动脉和静脉,那么,白酒经销商就相当于这个系统的毛细血管。
白酒经销商的大规模退场说明,行业的调解阵痛,正在最先深入,可能尚未达到评论周期反转的时刻。
2024年,白酒上市公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分化——前几年是二线及以下白酒出现功绩趋势分化,如今连头部阵营亦未能幸免,五粮液离茅台越来越远,泸州老酒也渐渐追不上山西汾酒。
就连2024年的增长先锋山西汾酒、古井贡酒、老白干酒,2025年Q1的功绩增速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增速第一的古井贡酒,收入、功绩增速降至10%左右,山西汾酒降至10%以内。再创辉煌的贵州茅台,如果出海的动能不能持续,这一轮增长又能持续多久?
周期不会避开任何人,只是大家的业务节奏不同,增长危机降临的时间略有差异而已。
实在,种种周期叠加于现在,对于白酒行业,最大的变化正在清晰起来:白酒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变了!
市场正在从自上而下的“品牌时代”,过渡至自下而上的“消费时代”;市场的运营重心,从以品牌为核心的层层销售,转向直接对消费者心智的抢夺。
白酒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以及白酒消费者的年青化,让“少喝点、喝好点”的趋势深入到白酒消费当中。
于是,高品质、大品牌,订价合理、产品均衡的白酒产品,更有市场。这要求白酒企业调解核心,将产品自己置于品牌和渠道之上。
白酒消费属性增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在于,原来金字塔形的品牌和产品形状,将渐渐切换至哑铃型的结构。次高端和大众市场,正在成为最明确的增长点。
这也可以表明,即使在白酒行业的深度调解期中,山西汾酒依然可以凭借青花汾酒和玻汾,保持了此前几年的较高增速。
贵州茅台可以下探品牌定位,培育茅台系列酒作为第二曲线。但是,与之相对,顺鑫农业旗下的“民酒”牛栏山,已错过了最好的高端化时机,未来的市场地位会比较尴尬。
2013年最先的白酒行业调解,导火索就是政务局的直接消失。如今,商务局也在下降。幸亏,民间宴席场景依然相对稳健,又由于消费量大、展示和带动性强,成为各明白酒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
这几年,白酒市场出现了一些专供宴席市场的产品,梦之蓝水晶版,水井坊的龙凤系列,郎酒的红花郎,等等。那些瓶身带红色元素的白酒,险些都可以认为是宴席市场的潜力股。
渠道层面,大家都已认识到,传统大商模式,已无法帮助白酒品牌直打仗达消费者。当前,险些全部主流白酒厂商,都在夸大BC联动——品牌直接下场,带领经销渠道,服务终端消费者。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多家白酒厂商,已在财报中夸大终端数量的规模和增长,并阶段性地将其重要性置于经销商之前。
在这个过程中,白酒品牌都将开瓶率作为重点审核方针,推动终端消费,消化社会库存,保证销售系统的正常运转。
所以,这一轮白酒行业调解,并不完满是由于库存周期,而是整个白酒产业逻辑的扭转。让白酒这个消费品,回到消费的核心定位之上。
部分清醒的白酒公司,将当下市场定义为——仍处于深度调解期。最先操纵核心产品的出货量,控货稳价促市场,最先系统性地调解运作模式,周全拥抱消费者,顺应白酒行业新趋势。
2013年白酒行业调解,次年,白酒市场收入、利润下降,大面积吃亏。白酒上市公司中,除了茅台,险些都遭遇功绩下滑乃至是吃亏。不少中小型白酒品牌,消失于市场动荡中。行业花了3年时间,才慢慢等到了复苏的信号。
与昔时的快刀斩乱麻相比,如今这一轮行业调解,很有点钝刀割肉的意思。如果从2023年糖酒会“吹哨”算起,时间也已过去了两三年,但从现在的整体状况来看,拐点可能还没到。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