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1 08:43:04
  • 阅读(6424)
  • 评论(59)
  • 原题目:

    夏粮劳绩时,秋粮备耕忙!江苏各地进入“三夏”大忙时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踏入“小满”骨气,江苏一年一度的夏收将拉开帷幕。同时,水稻收获期近,全省各地高质育秧、农资准备等各项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5月20日,宿迁市泗洪县龙集镇应山村一片丰收情形。(张连华 摄)

    精细田管,庇护来之不容易的劳绩

    5月19日上午,艳阳高照,随着收割机轰鸣启动,苏州吴江现代农业家当园的3000多亩小麦正式开镰。本年该区小麦收获面积为22.5万亩,较去年增加0.6万亩。为确保夏收顺利进行,全区161台收割机全部检修保养完毕,还对接了200余台机具跨区功课。吴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周君说,本年小麦总体浮现面积增、品种优的特点,亩产与终年相仿。开镰时候比往年略有提前,为水稻早播早栽供应优越条件。

    展开剩余 77 %

    同日,昆山市陆家镇夏桥社区小麦也开始收割。本年,昆山栽培小麦11.13万亩,同比增加0.68万亩,增幅6.51%。预计亩产较去年持平略减,好于终年平均水平。面对去年秋播迟、播后冬春连旱及中后期持续干旱等不利因素,昆山针对性指导落实抢抓播期、适当增加收获量,干旱田块采取适时迷信灌水、喷水补墒等防灾减灾步伐。施以叶面肥22.3万亩、植物生长调节剂11.1万亩次,达到小麦面积两次喷施全覆盖,解决抗旱面临的实际困难。

    去冬今春,干旱少雨的不利影响正在江苏多地产生,通过持续不断的精细化田管步伐,才得到这来之不容易的劳绩。3月15日以来,无锡市锡山区有40余天无有效降雨,泥土墒情告急,当地采用“微喷灌+叶面补肥”举措主动应对。锡山区太湖水稻园小麦示范方内无人机正在巡检中发现部份小麦出现倒三叶落黄现象,园区第一时候构造移动式喷灌设备“靶向补水”,单日功课效率可达传统方式的3倍。扬州市统筹安排各级抗旱资金1204.2万元,采取绿色通道采购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放给农户等步伐,已喷施叶面肥465万亩次;同光阴夜加洪水库、塘坝调水补水力度,及时将水源送到水渠、田头,有效缓解小麦旱情。

    增强培训,减损就是增产

    正在产量确定的条件下,机器收割过程中淘汰损失也是增产。为此,江苏多地增强培训,强化农机手相关认识及技能。

    5月19日上午,南京举办油菜机收减损技术及设备现场会。传统油菜团结收割机、新型割台的油菜收割机及油菜分段(割晒机、捡拾机)以田间为“擂台”,以减损论“豪杰”。“我们通过正在田间划定尺度测产地区,收集机器劳绩后的落粒、漏割等损失物,经称重计算得出实际损失率。”南京市农业设备推广中心工程师束宇引见,现场演示的新型割台油菜收割机正在参数优化后,损失率较传统机型明显低落,直观的数据对比让参会的油菜栽培户们对减损技术的实际结果有了更为清楚的认知。

    收割演示竣事后,参会人员转场到场油菜机收减损及单产提升技术培训。来自江苏开放大学和省农业机器技术推广站的专家离别围绕油菜单产提升和机收减损技术要点展开授课。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相关担任人表示,本年全区油菜栽培面积2.47万亩。此次收割功课的实际结果获得了广大栽培大户的认可,也为保证全区食粮稳产增效、夯实食粮安全基础供应了有力支持。

    各县区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期,大规模机收工作全面展开,5月15日,淮安市举办小麦机收减损田间日活动。现场,技术人员通过授课方式就小麦机收功课准备、劳绩方式、劳绩期间、功课时段、机具调整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并根据机收减损损失监测工作要点,对各县区及乡镇农机员提出相应请求。

    科技赋能,育秧高效高质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苗全、苗齐、苗壮,是实现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随着夏收启动,夏种也将紧随厥后。

    5月16日下昼,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的智能育秧工厂内,险些全部育秧工序均由流水线机器完成。玻璃温室里,12层立体苗床层层叠翠,空间利用率提升5倍,搭载物联网系统及时监测温湿度等20余项参数,AI算法主动调节遮阳、喷淋装配,秧苗出芽率达98%。“全主动育秧系统每条生产线每小时最多可收获2400盘,不但效率大幅提升,育出的苗也更均匀健壮。”海州农发集团益之农公司副总经理李威引见,该工厂已形成“智能温室催芽+立体苗床炼苗+大田托管服务”全链条育苗形式,年供秧本领覆盖3万亩稻田。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栽培业经管处处长胡曙鋆引见,全市水稻意向收获面积304.89万亩,目前全市共建成工厂化育秧中心6个、正正在建设1个。为助力水稻单产提升,连云港重点推广华粳5号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品种,大力推广智能化、尺度化、高效化集中育秧技术,勉励展开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主动推植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智能农机设备进行融合应用。

    5月12日,全省水稻单产提升暨集中育秧现场观摩培训会正在南京市浦口区举办。浦口区永宁智能育秧中心担任人邵名文引见,中心于2024年5月建成并试运营,本年全面投产。两条育秧流水线的全部环节均由主动化机器完成,仅需4名工人操纵,一天8小时可育秧1.5万盘。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卫宁表示,江苏水稻品种推广、壮秧培养等方面还存正在短板弱项,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大力发展集中育供秧,高尺度建设集中育秧中心,随机应变推广智能化、尺度化、高效化集中育秧技术。要持续控减直播稻,强化劣种良法配套,同时深入展开技术指导服务,正在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全环节智慧化上深挖潜力。(颜颖)

    公布于:北京市
    5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