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初夏的清晨,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茅山村的西大河上飘荡着薄薄的水气,南岸的水码头上传出农妇们的说笑声,北岸的“文化墙”边,一位老者正正在熟练地打着太极拳,他叫徐正友,今年83岁,是兴化市水务局的退休职工。他说:“这里的环境经过整治后,旧貌变新颜,以是挑选正在老家居住。”
老者正在“文化墙”前打太极拳
“百舸争流,千桨万篙,万众欢腾,盛况绝后”是这里每年明朗节撑会船、赛龙舟的场景。这个长440米的水上赛道就正在茅山村的西大河上。由于年月久远,水上赛道两侧的道路、看台、洗手间等办法已不能适应观众和外地老百姓的需求。戴南镇党委、政府正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投资近500万元,实施赛道周边环境全体提拔工程,打造“绿色茅山会船水上赛道”,举办近万名农民参加的“水上运动会”。更新指挥台、演出台、观众台、卫生间等办法,根据现状条件更新周边场地、休闲场地等,添加河边树木花草、微型景点,同时添加了“非遗大院”“文化墙”,打造群众群众身边的“文化景区”。
展开盈余 57 %明朗节茅山会船延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以茅山为中央,涉及周边10多个乡镇,200多个村庄,近万人自发到场。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文化墙”上,再现了浪遏飞舟的排场。
“文化墙”上的茅山号子
茅山号子积厚流光,是这个地区古代先民劳动生活的产物。自远古至先秦,苏北茅山一带先后隶属吴、越、楚,劳动号子也受到吴歌的影响。东晋时期,大量的南方生齿南下迁移,劳动号子又受到中原文化的浸润。因此,茅山号子具有了南方的高亢和南方的柔美的特点。
茅山号子从内容方式上分为车水号子、栽秧号子、薅草号子、挑担号子及碾场号子等,从音乐结构上可分为长号子和短号子。个中栽秧号子正在茅山号子中最具代表性。
茅山号子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明朗节,茅山号子正在“水上大舞台”进行了展演,它以舒缓平实的音乐旋律,明快有力的音乐节奏,分合有致的演唱方式,活跃轻松的演唱本领,亮丽清新的美好歌喉,把江苏民歌中的兴化水乡特色表现得极尽描摹。
“文化墙”上还展示了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爱名录的邱氏烫伤膏制作技艺、茅山东岳庙会;入选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爱名录的茅山佛教音乐、千户狮子舞;入选兴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爱名录的茅山竹筷制作技艺、茅山石刻、茅山唱凤凰。(袁开建 蔡爱方 时彬)
公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