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9 06:55:28
  • 阅读(9806)
  • 评论(43)
  • 香港鹤咀山山顶背靠海湾处,一个白色“飞盘”向天空持续运转,香港首个低轨宽带卫星演示站正依托这一临海高地,进行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测试。与此同时,36公里外的沙田迷信园区,搭载网联主动驾驶零碎的无人小车借助这一测试收集安稳行驶。

    这是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与内地合作,首次将低轨卫星互联网与网联主动驾驶零碎深度融合。峰峦叠嶂、岛屿星罗,香港复杂地形衍生的通讯盲区正是卫星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场景。这场测试背后,站着北京民营独角兽——银河航天。

    “通过一颗颗卫星扶植太空的信息高速公路,我们无论在哪里都能够畅享收集。”银河航天创始人徐鸣说。出生于偏远山村的徐鸣,18岁从前的梦想就是考出大山,如今,他想以卫星为媒,让更多村民了解山外的天下。

    “投入大、周期长,民营企业玩得转?”2018年,徐鸣宣布进军商业航天时,投资人都捏把汗。但他看到的是历史性机遇:技能进步推进卫星发射成本大幅下落,商业航天未来可期。“卫星会不会沿着计算机家当发展路径,完成装备从大到小的技能转折?”这个构想,推进银河航天团队在三年内打造出海内首家商业航天独角兽。

    支撑这一成长速度的底层逻辑,藏在银河航天方舟实验室里。

    展开剩余 73 %

    该公司首席迷信家张世杰拿起一块“金属板”介绍:“这是堆叠式平板卫星,传统卫星外形不规则,导致火箭整流罩有效利用率不足,这一平板设计让未来能够完成十几颗甚至几十颗卫星同时堆叠发射,一次性运送更多卫星入轨组网。”

    更令人惊叹的是柔性太阳翼技能。2023年夏,银河航天灵犀03星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平板式卫星。实验室里,记者也看到了这款卫星——柔性“翅膀”异常轻薄,单层太阳板厚度仅1毫米左右。

    “就像古代折奏折,发射时收拢主体厚度不到5厘米,入轨后展开长度能达9米,宽度超过2.5米。”张世杰说,这使得同等质量下,太阳翼面积更大,卫星得到“超级动力”成为可能。

    从刚性到柔性,一字之变,折射出商业航天的核心逻辑:不是烧钱竞赛,是用技能创新改写家当款式。

    这类重构思维同样贯穿于南通卫星伶俐工厂。在这里,卫星智能产线人机协作,拆卸机器人各自分工,宛如汽车生产车间。“我们的卫星伶俐工厂可适应各类型卫星,像造汽车一样‘造星’。”银河航天卫星伶俐工厂负责人成明称,该工厂现在可完成100公斤至2000公斤级卫星的完备制造闭环,满足年产100颗至150颗中大型卫星的研制本领。

    “汽车式造星”,怎样完成?银河航天智造研发负责人张波解释:“将传统手工拆卸的工艺流程吃透,逐一解构、优化再串联。”以卫星拆卸精度测量环节为例,过去5人团队要耗时两天目视校准,如今主动化装备只需2小时内即可完成。通过全流程数字化再造,一颗卫星从单板总装到整星集成,包括各项测试,只需60至90天就能出厂。

    北京现在领跑全国卫星星座扶植本领。银河航天牵头研制的8颗低轨宽带通讯卫星与其首发星构成了中国首个低轨宽带通讯实验星座,成功构建星地融合5G实验收集“小蜘蛛网”,覆盖空、地、海等多元应用场景。

    不久前,银河航天承担研制任务的4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又成功发射升空。“我坚信,用卫星收集连接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肯定会完成。”徐鸣说。

    独角兽“秘笈”

    开放供应链重塑家当生态

    在银河航天方舟实验室,排列整齐的卫星模子展现了企业7年来的发展历程。怎样完成低成本、批量化“造星”?当被问及破局枢纽,工作职员频频提及五个字:家当链共建。

    “商业航天相沿传统供应链,没法控制成本和进度。”银河航天供应链总经理罗兴睿坦言,公司成立之初便推进开放式供应链生态,与供应商联合,用需求激活技能。“这类形式在前期异常耗精力,但一旦产品定型,即可延伸开辟新的供应链,完成复制。”

    供应链毛细血管中的微创新,正重构商业航生成态。银河航天研发定制柔性太阳翼组件时,重庆某供应商储备多年的谐波减速器技能因缺乏应用场景而置之不理。银河航天的强需求牵引,既催生出这款定制元器件,又助其打入高精尖航天供应链。工艺优化环节,一家四川供应商发现某生产环节耗电高、耗时长,发起修改工艺设计后被采纳,完成降本增效。最具突破性的协作产生在传统车间。浙江一传统轴承加工厂,面对卫星部件轻量化、低成本的挑战,与银河技能团队紧密相同,最终通过应用新材料完成工艺提升,也让本身发展迈上新台阶。

    如今,银河航天的合作伙伴已达到1300余家,其过一半是民营企业。开放供应链下联袂共建的柔性智能产线,将卫星生产成本紧缩至传统卫星的几十分之一。

    家当舆图上,上千家供应商的光点已连成璀璨星河,共同编织着连接天地的收集。(记者 袁璐)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