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7 22:31:07
  • 阅读(5072)
  • 评论(6)
  • 央广网上海5月17日消息(记者沈梅)5月17日,第五届中国心脏健康日主题流动在上海举行。流动通过“主会场+分会场”联动形式,会聚政府、医学界、教育界及健康产业代表逾百人,配合探索心血管疾病防控新路径。

    流动现场公布了《2025心脏健康日倡议书》,落地三大计谋合作项目,公布年度“心脏健康大使”名单,周全推动“主动预防”理念在全社会的遍及与实践,为健康中国扶植注入新动能。

    第五届中国心脏健康日主题流动在上海举行 (央广网发 流动方供图)

    健康关隘前移:从“疾病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型

    据国度卫健委数据,中国现故意血管病患者3.3亿,超重肥胖率每上升5%,心脏病风险添加17%。2024年6月,国度卫健委等16部门联合制定《“体重管理年”流动实施方案》,力图通过三年左右时候,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情况遍及建立,显著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并改进部分人群体重非常状态。

    展开盈余 87 %

    本届流动以“减脂护心,健康长寿”为主题,主动相应国度“体重管理”的招呼,为全民筑牢健康防地。

    据介绍,2021年,在中国迷信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的提倡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宜心健康平台、番茄树心脏公益构造等机构,配合倡议将每一年的5月21日定为中国心脏健康日,号令国人关注心脏健康。

    作为中国心脏健康日的发起人,葛均波通过VCR为大会致辞 (央广网发 流动方供图)

    流动伊始,作为中国心脏健康日的发起人,葛均波通过VCR为大会致辞。他指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且呈现年轻化、职业化趋势。我们亟须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将健康关隘前移。”葛均波院士同时提醒公众,要远离心血管疾病高危要素,按期体检,开展早筛,初期发现动脉斑块,初期干预,避免心脑血管没有测。

    上海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健康研讨所所长、中国康复医学会慢病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范慧敏为人人带来了主题为《从心动身,健康长寿》的宗旨演讲。

    范慧敏带来《从心动身,健康长寿》的宗旨演讲 (央广网发 流动方供图)

    他指出,医学已朝向3.0时代转型,从传统手术、药物治疗转向“早预防、早筛、早诊、早控、早康复”的主动防控系统。以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阿尔茨海默症组成健康长寿“三大拦路虎”,其防控需多学科协作。

    现场,范慧敏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心血管慢病已成为中国‘第一健康杀手’,其病发率、死亡率、猝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首位。但是,这类疾病具有显著的可预防性和可控性。通过控制‘三高’等风险要素、初期筛查血管斑块并干预,可将死亡率从首位降至第十位。更值得关注的是,心血管健康管理没有仅能降低心梗、脑梗等急症风险,还能减少超1/3的肿瘤病发率,并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堪称守护长寿的‘多效防护盾’。”

    他强调,心血管疾病从风险要素累积到斑块形成、最终病发,是一个超过数十年的漫长过程。多数患者在斑块破裂前毫无察觉,一旦病发往往已到早期,治疗本钱高且效果有限。而通过初期体检和筛查,可实时发现潜在风险,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或医疗干预实现斑块稳定、减小乃至逆转,从而大幅降低心梗、脑梗的发生率。他号令公众注重按期体检,构建“早预防—早筛—早控—早治—早康复”的全流程防控系统。

    跨界协同实践:多元主体共筑心血管预防重生态

    众多专家纷纭相应这一迷信理念,从医学教育与实践融合的维度提出新方向。

    上海大学医学院院长刘斌在发言中强调:“医学教育需与健康实践深度融合,培养具备预防医学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上海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健康研讨所通过加强学科扶植,深化产学研合作,配合探索“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防控形式。通过扶植心脏健康驿站、动脉斑块专病门诊等实体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服务。未来,上海大学医学院将以科技立异为驱动,以人才培养为底子,修建心血管健康防地。

    刘斌在发言中强调医学教育需与健康实践深度融合 (央广网发 流动方供图)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后勤综合管理处处长武增勇分享了高校在健康产业跨界中的实践。据了解,2024年11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宜心健康联袂建立了“心脏健康驿站”。一年来,驿站通过“健康讲座、心脏筛查、应急培训、营养和中医药进校园”等系列流动,将专业的医疗资源引入校园,赞助师生树立“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心脏健康理念。未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将继续深化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推动“预防为主、防治连系”的理念深切人心,让健康文化成为校园生活的紧张组成部分。

    武增勇分享了高校在健康产业跨界中的实践 (央广网发 流动方供图)

    让更多人健康长寿:《2025心脏健康日倡议书》公布

    《2025心脏健康日倡议书》在流动现场公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张英梅登台宣读三点倡议:一、传播心脏健康理念,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高风险要素;二、盘绕泛血管健康,推广动脉斑块的早筛、早控,初期发现,控制和/或逆转斑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三、推动肿瘤早筛及康复、阿尔茨海默症的早筛和主动预防工作,让更多的人健康长寿。

    张英梅宣读《2025心脏健康日倡议书》 (央广网发 流动方供图)

    流动现场还同步启动三大计谋合作,包含专项支持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科研立异的上海大学心血管健康基金启动,西子联合与上海大学医学院的合作;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区域筛查网络的长三角动脉斑块早筛中心及动脉斑块专病门诊扶植;联动长三角心血管健康联盟和上海盛和康复医学门诊部的早筛中心和斑块专病门诊扶植。

    大会同时评比出了6位“心脏健康大使”和5位“番茄树公益大使”,表彰其在心血管科普与公益服务中的贡献。

    在最后的圆桌环节,多位专家盘绕“主动预防,健康长寿”展开接头。与会专家认为,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与精准早筛降低风险,实现健康长寿。

    多位专家盘绕“主动预防,健康长寿”展开圆桌环节 (央广网发 流动方供图)

    除主会场的流动之外,第五届中国心脏健康日主题流动还特设古北黄金城道分会场,通过医疗、健康与艺术等多元化的方式,让健康走进民众,把心脏健康理念写进一样平常生活。

    古北黄金城道分会场人气火爆 (央广网发 流动方供图)

    回眸五年预测未来:打造心脏健康新标杆

    自2021年首其中国心脏健康日流动启动以来,中国心脏健康日已走过五个年头。范慧敏表示,中国心脏健康日在遍及健康理念、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动脉斑块早筛中心和专病门诊扶植等方面获得显著效果,从首届流动时公众对心血管健康的陌生,到如今全社会对“主动预防”的遍及认同,参与者在知晓度、参与度和生活方式转变上均实现质的奔腾。同时,通过启动“健康筛查”“心血管关爱计划”等公益项目,建立“长三角心血管健康联盟”等专业平台,形成了覆盖筛查、干预、康复的全链条服务。

    第五届中国心脏健康日主题流动主会场外的义诊现场 (央广网记者 沈梅 摄)

    据介绍,2025中国心脏健康日流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康复医学会慢病康复专委会等权威机构指导,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央广网、上海大学医学院联合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会、上海浦东番茄树心脏健康关爱中心、宜心健康/盛和康复医学门诊部承办。流动已形成跨领域协同的强大架构,未来还将持续联动更多社会资源到场。

    “让更多人具有健康活力的心脏,活得好、活得久。”范慧敏强调,心血管健康没有仅是医学命题,更是全民参与的健康革命。随着中国心脏健康日的持续推进,“预防为主、全程管理”的理念正渐渐转化为全社会的配合行动,为公众筑牢健康防地,点亮长寿希望。

    公布于:北京市
    4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