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近日,2025年第二批“我国好人榜”重庆推荐候选人名单公示,荣昌区清江镇塔水村村民张先友入选。54年来,从喂饭擦身到清理排泄物,张先友以超乎凡人的耐心,事无大小地照料着智障患者大伯哥雷桂亨的生活起居。特别是在大伯哥瘫痪的近8年间,她依旧不厌其烦经心照顾。如今,雷桂亨已93岁高龄,成为家属最长命者。从青丝到白发,张先友54年持之以恒的坚守,让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愈发厚重。其家庭曾荣膺“重庆最美家庭”表彰。
允诺婆婆接下照料重任
趁着暖阳,张先友赶紧到屋内,将大伯哥床上的床单和被套拿出来洗濯。大伯哥常年卧床,床单被套每半个月都要洗濯一次,以防长褥疮。忙完洗濯,她又忙着给大伯哥洗脸,将早饭、牛奶递到床边。
张先友给卧床的雷桂亨喂水(重庆市委文明办供图)
54年前,也是这样的一个晴朗天,19岁的张先友嫁到雷家。伉俪恩爱、婆媳和睦,唯一让她皱眉的是,大伯哥得了智力障碍,时常神志不清,一旦发病谁也不认,见谁骂谁,唾骂声不胜中听。
展开盈余 74 %“谁都不愿意有病在身,他就算偶然候说话不中听,但也是‘刀子嘴、豆腐心’。”长此以往,张先友习气了一家人的生活,陪着婆婆一道照料大伯哥。
1976年,婆婆临终时紧握着张先友的手不放,浑浊的目光紧盯着她的脸。“我知道妈是不宁神大伯哥,这才不肯落气。”张先友理解老人的心机,固然自己生活紧巴,另有3个孩子嗷嗷待哺,但她许下承诺:“妈您宁神,只需我们有一口吃的,就有哥哥一口吃的。”
张先友说到做到。婆婆去世后,丈夫雷水亨还在重庆主城区工场上班,照顾3个孩子和大伯哥的任务,便落在了张先友的肩上,但她没有丝毫猬缩。
不惧艰难婉拒政府美意
但是,对于张先友来讲,除了5个人的生活,她还要照顾牲畜和农田。用孩子们的话说就是几乎没有见到母亲闲下来过,好似一个陀螺,里里外外忙得团团转。
丈夫雷水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毅然辞去工场职务,回到了老家。一家人务农,固然支出少了些,过得有些清苦,但在两人勤劳操持下,日子一天天好转。
只是,好景不长。2008年,雷水亨因病离世。临终时,他最宁神不下的照样自己的大哥。“老头子,你莫担心,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30多年,我早已把他当做了我的亲大哥。”张先友早已哭成了泪人。
送别丈夫后,张先友再次独自肩负起照顾大伯哥的重任。
跟着年龄愈大,雷桂亨的病情愈发严峻。2017年8月的一天,刚下过大雨的路面湿滑,雷桂亨倏忽跑出家门,一不谨慎摔倒在地。好在邻人发现并救助及时,雷桂亨捡回一条命,但伤到筋骨致使下半身瘫痪,只能在家卧床休养。
瘫痪后的雷桂亨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更是常有的事,但张先友老是不厌其烦地为他端茶送水、擦洗身体,还想尽办法给他做些好吃的。
张先友为雷桂亨擦洗身体(重庆市委文明办供图)
“她历来没有嫌弃过自己的大伯哥,给左邻右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谈及张先友,塔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大能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长年累月的照顾不足为奇,如果换个人,说不定早就摒弃了。”
此前,政府要按政策给雷桂亨建房,但被张先友婉言谢绝,发起“把这些钱拿去帮助更需要的人”。曾大能清楚地记得,张先友给出的来由很简单:大伯哥住在自己家中方便照顾,不给政府添麻烦。另外,政府给了大伯哥生活保证,在很大水平上减轻了她的经济包袱,已是感恩不尽。
孝善教化子女感动乡邻
让大伯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张先友无怨无悔地坚守着。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一儿两女打小便孝敬懂事,从小就会帮着伯父做缝补衣服、剃头发胡须之类的事变。
谈及儿女,张先友脸上显露欣慰的笑容。指着桌上的麦片、卵白粉、鸡蛋牛奶等营养品,她乐和和地引见,这些都是儿女前段时间寄返来的。
跟着儿女在外打工扎根,他们都希望张先友能去到外地和他们一路生活。但为了照顾大伯哥,张先友仅在20多年前前后去过一次湖北、一趟湖南,探望两个女儿。今后,就再也没有出过远门,乃至连荣昌城区也很少踏足。
两位老人在家,在广东务工的儿子宁神不下,特意在院坝里安装了摄像头,每一年国庆、春节便带着一家大小回家聚会。
“我刚嫁过来时,便听说了张孃孃的感人故事。”作为邻人,29岁的张仁芳眼里满是佩服。张先友大概不懂为人处世的小道理,但经年累月的悉心支付谱写出一曲孝老爱亲的动人颂歌,感动了四周全部人。对此,她老是轻描淡写地用“分内之事”予以回应。(重庆市委文明办)
公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