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在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枢纽时期,乡村金融作为支撑“三农”进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关于踏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关照》(以下简称《关照》)提出,深化“三农”金融体系体例机制改革、加强“三农”重点领域金融供给、连续改善“三农”金融服务质效等具体要求。未来,金融机构怎样进一步发力引导信贷资金支撑“三农”领域?记者采访了金融机构有关负责人和业内专家。
深化体系体例机制改革
做好“三农”金融工作需要深化体系体例机制改革。《关照》提出,健全条理明白、劣势互补、有序竞争的乡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
银行体系需要完善差同化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三农”。政策性金融和贸易性金融、大中小银行之间需要分别调整支撑“三农”的进展规划,在倾斜金融资源的同时良性竞争、劣势互补,配合开创金融服务“三农”的新局面。
政策性金融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进展银行作为我国农业领域独一的政策性银行,在助力“三农”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贸易银行相比,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其贷款资金具有三大特征。一是贷款价格优惠,其贷款利率低于贸易银行同类产物。二是贷款资金充足,动辄几十亿元的项目贷款资金需求都能满意。三是贷款期限较长。这三大特征与涉农项目资金需求相吻合。农发行相干负责人表示,将赓续优化和革新金融服务,引导资金反哺“三农”。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累计投放农地类贷款1046.9亿元,无力支撑了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等。
展开剩余 78 %国有大行相较于中小贸易银行在资金成本上有劣势,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表露的2024年财报显示,国有大行加大了支撑“三农”力度。建设银行2024年度涉农贷款余额3.33万亿元,较2023岁终添加2513.19亿元,增幅8.16%。邮储银行2024年度涉农贷款余额2.29万亿元,较2023岁终添加2545.72亿元,余额占客户贷款总额的比例超过25%,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未来,国有大行需补齐乡村网点不足短板,赓续下沉服务。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表示:“农行突出‘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和‘服务虚体经济主力银行’两大定位,连续强化和调优高质量金融供给,‘三农’和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步履更实、成色更足。做优做强服务‘三农’主责主业,坚持向县域乡村倾斜金融资源,共有5.5万名县域客户经理辛劳奔忙在乡村一线。”
中小银行尤其是乡村中小银行,在金融助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贸易银行需要按照“支农支小”的定位,积极扎根基层,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浙江农商团结银行辖内龙港农商银行经过到田间地头走访、下沉金融服务,截至今年3月末,累计走访农户3.68万户,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33.29亿元。北京农商银行连续加大乡村振兴领域贷款投放,截至2024岁终,涉农贷款余额较2024年初增长19.96个百分点,范围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未来需要连续推动金融各种参与主体渐渐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服务收集,打造好涉农金融生态圈。构建政策性金融、大型国有银行、中小银行协同配合的多条理、差同化乡村金融体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保证重点金融供给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物稳定安全供给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金融业支撑“三农”的重点。
《关照》明白提出,保证粮食等重要农产物金融供给。银行业保险业要大力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拔行动,鼓励加大对粮食产能提拔重点县的信贷投放,积极配合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
工作中,金融机构纷纭发力保证重要农产物金融供给。农业进展银行相干负责人表示,2025年农发行尽力支撑粮油收储,锚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主力银行职能定位,坚决保证中央和地方储备增储和轮换资金供应,做到应支撑尽支撑、能支撑全支撑,切实发挥政策性粮食收储专办银行作用。支撑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做好夏粮、秋粮收购信贷资金供应,巩固提拔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地位。
工商银行副行长张守川说:“工行团结多方启动保证粮食安全配合行动,2024年涉农贷款添加近8000亿元。”农业银行为种粮农户专属打造“粮农e贷”产物。农业银行年报显示,农行强化粮食全产业链金融服务,2024年粮食和重要农产物保供相干领域贷款余额9945亿元,新增1499亿元。
多地农商行积极创新金融产物和服务模式,助力粮食生产。浙江农商团结银行辖内乐清农商银行将种粮补助等政策纳入授信模型,实现“补助确权即放款”,在春耕前提前发放助耕贷款4.56亿元支撑139户种粮大户。浙江农商团结银行辖内瑞安农商银行建立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实行助耕贷款优先受理、优先办结机制,实现贷款1个工作日内办结。别的,出台延期还款、无还本续贷等专项政策支撑,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粮食生产具有季节性,贸易银行需要主动对接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高信贷便利性,确保金融助力粮食安全,不误农时。金融机构需要倾力保证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各种主体的信贷需求。聚焦粮食生产、加工、运输、储备等全产业链环节,围绕促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拔行动、玉米单产提拔工程和吨粮田创建、强化粮食生产主体扩大产能等重点任务,加强信贷产物创新,有效满意种粮主体信贷需求,助力保证粮食全产业链安全。”我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进展研究所研究员谢玲红说。
提拔数字金融水平
数字化是推动银行业金融服务变革和进展的重要引擎。数字金融依托数字技术,能够在肯定程度上减少对实体分支机构的依赖,显著降低了交易的可变成本,减少了地区隔膜,推动了普惠金融的进展。数字金融在我国乡村经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进展速度更快、综合成本更低、贸易可连续性更久的方式促进信贷资金在乡村地区投放,促进了乡村金融供给。
《关照》提出,提拔乡村数字金融进展水平。各金融羁系局要主动与地方政府部门协调联动,推动将更多涉农信用信息纳入当地融资信用平台,在依法合规、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拓展乡村金融信息泉源,完善数据共享机制。银行机构要利用科技赋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拔涉农信贷服务质效。
数字化手段可以助力金融机构解决乡村金融市场拓展中面临的涉农企业信用评级不充足、抵押品缺乏等问题。目前,银行机构与税务部门深化“银税互动”互助机制。广西桂林万禾农产物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徐桥贵介绍,公司作为当地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连续多年保持纳税信用A级资质,公司经过“银税互动”平台,于2024年从邮储银行、柳州银行分别得到400万元和200万元信用贷款。
“未来需要加快乡村数实融合,优化乡村信用环境。部分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工商、税务、公安、医保、水利、农业等部门,加强数据共享,打通涉农数据融合运用通道,着力解决政府、金融、企业、农户等多方信息不对称、数据共享难等问题。”董希淼说。
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表示,农行依托科技手段连续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深化大数据运用,雄厚完善“农银e贷”“农银思享”“农银睿达管库”等数字化产物与服务供给,更好满意个性化、多元化金融需求。(记者 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