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万亩膏壤间,传感器监测土壤墒情的滴答声与无人机掠过万亩良田的嗡鸣声此起彼伏,直播间内农夫主播们推销宁夏农产品的吆喝声穿透屏幕,涌入天南海北的订单。这一幕幕充满活力的场景,是宁夏通过数字赋能,让农夫从“面朝黄土”转变为“指尖操控”的生动写照。
“已往交通不便加上客商压价,好东西卖不出好价。现在鼠标一点,北上广的订单间接进村,收入翻番。”5月23日,海原县关桥乡麻春村村民丁晓龙说。他的电商服务点将红梅杏、西甜瓜等农产品奉上抖音、快手直播间,仅西芹原汁一项就实现年线上销售额400余万元,亩均产值增加五六百元。麻春村这个距离县城20公里的小山村,如今用一根网线打破了千百年来横亘在农夫与市场之间的信息鸿沟。目前,宁夏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近150个,像麻春村这样线上销售额占比超六成的乡村,正在改写“农产品上行难”的历史。
电商平台的衰亡,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而数字技术在重构流通链条的同时,也为重塑农业生产基本逻辑供应了新的可能。在永宁县闽宁镇的凯盛浩丰(银川)智慧农业产业园里,6万余株小番茄在玻璃温室中发展,植株高达20米,每平方米产量达75公斤,是传统大棚的5倍。记者看到,跟着技术职员轻点鼠标,遮阳幕帘便随光照自动开合,水肥通过滴灌系统精准输送至根系,温室环境数据实时汇入中控平台。“从收获到采收,全程用数听说话,连番茄的‘养分餐’都是用算法定制的。”产业园技术主管刘云云说。这种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让外地农夫从“靠天用饭”的劳力变为月收入超4000元的产业工人,也催生了宁夏155个种植养殖数字化园区和9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的蓬勃发展。
展开剩余 38 %正如刘云云所言:“数据是智慧农业的焦点引擎。”自治区农业乡村厅打造的区市县三级数字赋能平台,如统一张笼盖全区的“数字神经网络”——纵向打通18个营业系统、横向整合5.34亿条产业链数据,并创建了数据“收罗—治理—共享—应用”闭环经管体系。“好比通过‘牧运通’平台,一头滩羊可实现从养殖、检疫到屠宰的全性命周期数据追溯。”自治区农业乡村厅相干负责人介绍,数据平台的创建不但能对蔬菜价格波动、畜牧业存栏量等25项目标进行“秒级响应”,还能为我们供应精准的决议依据。
我区以“数字宁夏”建设为牵引,建设23个智慧农业树模基地,打造了笼盖八大产业的数字化经管平台,全区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35%以上。“我们不但要建好平台,更要让数据活动起来,让技术下沉到田间地头。”自治区农业乡村厅相干负责人表示,本年,我区将建成1000个村级综合服务点,农业物联网应用、普惠金融等三大行业平台将实现融会共享,预计可笼盖全区近80%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记者 李昊斌)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