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雯新闻网
他手持红纸,凝思运剪,摩洛哥国花康乃馨的表面渐次浮现,精密纹路间竟藏着江西滕王阁的飞檐——这是2025年“茶和天下”雅集暨“江西景物独好”摩洛哥“江西日”流动现场,江西省萍乡市安源非遗传承人唐柏林用一把剪刀架起跨文化对话的桥梁。
安源剪纸传承人唐柏林在流动现场剪纸
“安源剪纸讲究‘破刀不破线’,我教女儿在守正基础上创新。”55岁的唐柏林轻抚陪伴了他多年的剪刀,刀刃上精密的磨损记录着安源剪纸的出海之路。在现场非遗文化展区,他的“动态剪纸”作品引得观众屏息:靛蓝宣纸剪出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巍然矗立,宣礼塔的镂空纹样间,海浪波纹竟如在微微荡漾;朱红剪纸上,滕王阁飞檐以“破刀法”呈现立体感,水云之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境在纸上流转生辉。
哈桑二世清真寺与滕王阁剪纸
这份惊艳,源自三十年前唐柏林在萍乡走村串巷的积累——拜访外地有影响力的民间剪纸艺人,客气请教,将萍乡剪纸的传统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构成了独特的剪纸风格。
远在萍乡安源南正街的剪纸工作室里,女儿唐潇然说:“父亲出国剪世界,我在故乡剪未来。”作为“00后”非遗新生代,她将父亲传授的胡蝶纹样解构成几何模块,融入磁性材料包让学生自由拼贴。去年她创作的《众生相》剪纸作品将齿轮纹样与传统回形纹结合,被网友称为“最潮非遗”;《五神兽》系列作品以野性线条和精细刀工惊艳央美教授;现在父亲即将带回的摩洛哥纹样,又为她跨文化剪纸设计供应了新灵感。
唐潇然为学生讲剪纸课
当唐柏林在拉巴特深夜整理行囊时,东八区的晨光正漫过南正街的雕花木窗。他把摩洛哥观众赠予的撒哈拉戈壁小沙瓶收进木匣,这是给女儿的“文化盲盒”。而现在的南正街工作室里,唐潇然正思考新的剪纸创意,手机里弹出父亲的信息:“老外说我们的剪纸像‘纸上丝绸’,下次该轮到你来说课了。”窗外,和风轻语,千年非遗的漂泊故事,正在两代人的剪刀声中续写。(曾俊)
发布于:北京市